巴菲特、红杉均重仓的医药行业:上千亿资本入场,但“慢钱”却越来越少
2020年11月17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持仓情况。除了一如既往的重仓科技股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巴菲特首次大批量建仓医药股:新增持仓的六支个股中,医药股占据了其中四席位置,分别为辉瑞(371.2万股)、默沙东(2240.3万股)、百时美施贵宝(2997.1万股)以及艾伯维(2126.4万股)。
显然,在巴菲特“扩容”的股票池中,医药正在成为其押注的一个重点领域。在2020年美国《制药经理人》发布的权威榜单全球制药企业50强中,上述四家公司的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八,以2019年的营业收入来计算,四家公司的平均年销售额高达394亿美元,巴菲特重压医药股的力度可见一斑。
而在一级市场上,医疗健康产业也正在迎来密集爆发,尤其是行业头部机构开始步入收获期。典型代表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年,红杉中国仅在医疗健康领域收获的IPO案例已经接近10起。
很明显,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提早布局,还是在二级市场重仓杀入,都能看到资本力量对于医药产业这一板块的坚定看好。
然而,行业政策的趋严、市场环境的巨变,再加上不确定因素的突然袭击,都使得在真正践行医药投资这条路上,还有不少现实挑战需要面对。不同的路径模式,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命题,即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为LP创造丰厚的回报。只是,同样一个目标下,真正有耐心长期坚持的“慢钱”却越来越少。
上千亿资本狂欢:有人欢喜有人忧
持续涌入的资本热钱,逐渐增多的退出渠道,快速推高的企业估值……2020年,尽管经受疫情影响,但生物医药领域以及整个生命健康大领域的投融资热度不减。
一方面,投资机构担心错过优质的项目。所以一旦有优质项目在市场上流出,各家投资机构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接,“抢”字成为了行业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严谨的、细心的投资机构或许还会在尽力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投资决策之前的各种访谈甚至是Pre-DD,之后再发放TS,而一些风格更激进的往往开始拼速度,抢先进入成为了第一原则,至于标的的质量是否足够优秀,或者是估值水平是否足够合理,往往已经成为了第二甚至第三点考虑的要素。
也正因此,被投项目里更为浮躁的情绪开始躁动。
“最近我们投的一些项目,就遇到了一些问题。企业认为自己符合上市条件,并且很有可能在明年上市,所以要的估值一下子就比之前高很多。”近日,一位资深投资人在一次行业大会中讲道,如今一级市场估值二级化已经成为行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注册制等利好政策的退出,企业端看到了更快IPO的可能,在融资时要的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充分享受到医药资本市场迅速爆发所带来的机遇。事实证明,在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下,一旦出现不利的信号,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有机会和资本一起走到最后。
例如近日,一笔早在半年前就已谈妥的定增方案突然宣布终止,就让骨科赛道龙头公司凯利泰瞬间陷入了热议之中。
按照此前公布的定增方案,凯利泰本应该以18.73元/股的价格向两家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富敦投资和高瓴资本分别非公开发行0.375亿和0.21亿股股票。如果交易完成,凯利泰将通过定增获得超过人民币10亿元现金,而淡马锡富敦投资和高瓴资本则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凯利泰,并以股东身份在上市公司行使权力。
然而11月20日,凯利泰发布公告称经协商终止此定增协议,原因是“鉴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过去半年,凯利泰确实“时运不佳”。业绩下滑、股价低迷,但另外一个层面,行业认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才是最终摧毁定增协议的大杀招。
就在定增终止公告4天之后,一份名为《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的国家医保局红头文件就在朋友圈中流传,文件的落款时间,是2020年11月20日。
对于凯利泰而言,此次定增的终止不知是否真的如其公告所言,“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毕竟,在当时签署引进战略投资者相关协议时,对于接下来将借助淡马锡富敦投资和高瓴资本的资源做何布局,凯利泰已经表述得非常清楚。
一、二级市场都有机会
凯利泰的定增计划最终宣告结束,但身处其中的两家关键投资机构却都没有停下自己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的动作。
高瓴资本一如既往的将视线锁定在自己更为熟悉的二级市场。就在宣布定增计划终止的当天,港股主动脉覆膜支架龙头股先健科技股价暴涨24.58%,随后两天持续大涨,三天累计暴涨近35%。24日,先建科技发布新闻称:“获悉高瓴资本和德福资本近日通过场内大宗交易受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交易当天持有的先健科技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高瓴资本和德福资本分别累计持有先建科技6.06%和6.00%的股份,成为先健科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而淡马锡则将视线投向了一级市场。18日,位于中国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德昇济医药宣布成功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者除了淡马锡之外,还有博裕资本、经纬中国、红杉中国、药明康德风险投资基金等一批行业知名投资机构。
尽管企业名在行业里还稍显陌生,但德昇济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之键在业内则是大名鼎鼎。其先后在美国NIH、礼来、GSK、强生和阿斯利康等顶级科研院所和多家跨国公司担任全球高级管理岗位,上一个职位还是阿斯利康全球药物开发高级副总裁及中国新药开发部总裁。
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好像一个标的错过了,但总还是会有下一个。有媒体甚至计算过:以最保守的数值计算,2020年前三季度,医疗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总额已近2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仅仅只是一级市场的融资数额。而算上二级市场的各种持仓,医疗投资市场的量级显然是巨大的。
做有耐心的资本
只是,在所有的案例里面,真正能够耐心陪伴的似乎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以简单的投资数量作为衡量工作完成度的指标,将投出去金额的多寡来作为投资业绩的直接表现。投资者开始逐渐失去耐心,具体的表现是:投资了一家企业,如果第二天就能IPO,绝不愿意等到第三天。
事实上,回顾医疗健康行业的堪称成功的投资案例,归根结底还是那些投资人能够真正陪伴企业一路成长、一路升级的投资案例。
在坚持长期投资、陪伴企业成长方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是一个典型代表。2020年一家名为新产业生物的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很快市值就攀升至600亿。而这时人们才发现,红杉资本早在十年前就作为最大的机构股东进入且持续持有。据业界估计,红杉在这起案例上的回报就超过百亿人民币。
启明创投所投出的甘李药业也是一个例证。2010年启明创投初次投资甘李作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首笔投资,持有十年后一直陪伴到2020年甘李药业上市,并成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所以很多时候,秉持“长期主义”与投资回报毫不冲突。只是能够一直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寥寥。根据市场公开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可以发现截至2020年9月,市场上单笔投资交易回报在10亿人民币以上的案例并不多。从案例数量来看,启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等属于此类项目最多的投资机构。绝大多数投资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回报或许还需要再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