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中的P2P

读懂新金融读懂新金融2020-12-01 09:10 大公司
终于,中国没有了P2P。

终于,中国没有了P2P。

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上透露,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13年的由生到死,一个行业的兴衰,道尽了时代的变换与规律。

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诞生。此时支付宝正联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全面拓展海外业务;微信尚未诞生,更遑论微信支付。互联网金融的萌芽期,也是跑马圈地的绝佳时期,这时候如果没有P2P,支付宝可能会略显孤独。

如果以国情去看,P2P的出现绝非坏事:P2P诞生前后,银行普遍“嫌贫爱富”,互联网化、零售化程度极低;民间借贷如毛细血管般无处不在,起到了极好的补充作用,但其基因里铭刻的高利贷、逃废债问题也十分突出,最重要的是民间借贷完全游离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如不受管教的孙猴子一般。

但若是让民间借贷的参与者在P2P平台上聚集起来,监管者直接监管P2P平台,将孙猴子变成弼马温、齐天大圣或者斗战胜佛,由它直接管理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孙,既保留民间借贷的社会作用,又将其纳入监管之内,岂不美哉?

随后几年,昔日的P2P大佬们尽数登场。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直接将互联网理财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余额宝的收益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而P2P的收益远远高于余额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P2P平台都乐于将数倍于余额宝的收益率放在官网首页上,大量中产入局,虽然P2P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少雷声,但它的小时代依然如期而至。

金融市场的格局变化,必然会因为政策层面的动作,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各项监管政策落地,P2P和第三方支付一度成为了金融互联网化两个代表产物。

在P2P高歌猛进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蚂蚁集团旗下招财宝踩雷侨兴债,在那之后蚂蚁的体系里便没有了P2P。

“1+3”监管框架落地后,P2P们觉得属于自己的大时代要来了;然,事与愿违,P2P从生到死13年,没有一家修成正果。

P2P由盛转衰是在2018年,网贷雷潮爆发,多方协力救市,收效甚微;2019年上半年,网贷备案步伐有望加快,但最后胎死腹中,网贷迎来的是末日前的钟声。

P2P行业两类风险最为突出,一类是道德风险,另一类是金融风险,P2P究竟死在了哪类风险上?读懂新金融认为是后者。

2018年雷潮是一个导火索,引爆的是过去数年里各个平台积累的自融、假标、期限错配以及“与借款人无法调和的矛盾”(即资产质量)。“无法挽回”埋在了数年之前。

对于各类金融风险,监管三令五申,除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诸多禁令之外,还有诸多补丁性文件,但P2P们却是口服心不服。

两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刚兑和期限错配,它们合力杀死了最杰出的一批P2P。

监管说:不许刚兑;P2P说:好,我拥抱。然而刚兑却一直持续到平台暴雷或退出前的最后一刻。

监管说:不许期限错配;P2P说:好,我拥抱。然而期限错配却一直持续到了平台暴雷或退出前的最后一刻。

那些有道德风险的假P2P,死于旁氏骗局;那些有金融风险的P2P,死于自以为是。如果P2P能够按照监管设计的形态去走,也不会死的这么惨?

马云在外滩峰会上表示,监和管是两回事,监是看着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来管。我们现在是管的能力越来越强,而监的能力不足。

P2P的案例则说明,监管其实是在监的能力太强,管的能力不足,如果监管有足够的能力纠正P2P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今天可能是另一番局面。

回归国情。

当前,零售金融成了银行和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金融服务的普及度大大提高,小微贷款、消费贷款发展迅猛,民间借贷依然是毛细血管,但与十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P2P的价值自然也同步大打折扣。

不管是自身还是外部原因又或是时代的绞杀,P2P都成了一个必须死的事物:连续不断的暴雷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而逃废债和高利贷问题也没有在P2P平台上解决,相反由于借贷双方过于集中,反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

孙猴子,始终是个不服管教的猴儿啊。

陆金所、宜人贷、人人贷、玖富、微贷网、51信用卡......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俱往矣。

P2P的时代结束了吗?只要民间借贷没有消失,只要职业放贷人没有消失,P2P就不会消失;只要无视道德风险的人没有消失,漠视金融风险的人没有消失,P2P就不会消失;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P2P,或者——处处都是P2P。

实质大于形式,而P2P只是特定时代下的一个小小形式,一个金融、社会矛盾的聚集地,它的实质是背后借贷双方的迫切的需求。

哪有什么P2P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P2P。

回头去看,P2P真的一无是处吗?它起码帮很多出借人赚取了高额收益,虽然常有雷声阵阵;起码帮很多借款人获得了高效的融资,虽然成本不菲。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