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依图、云从的新业务,能倒卖信息的那种

司库财经张宁2020-11-30 10:16 大公司
这些公司在“智能商业”上对AI的使用还要不受限制吗?

为了避免被人脸识别系统拍到,从而节省几十万的房款,济南一位小哥带着摩托车头盔到售楼处看房。

这是抖音上最近最爆火的短视频,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开发商有什么资格,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窥用户隐私。

而这其中的幕后推手便是以、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为代表的人脸识别公司,它们在大力推广面向线下商家的“智能商业”业务。

所谓智能商业就是帮助线下商家利用数据分析消费者,在商场、餐厅、店铺内安装摄像头,商家通过摄像头,捕捉进店顾客的面部,确认用户身份。

随后读取用户的过往信息,如进店次数、在某个货架上的驻留时间、购买喜好等,与后台数据匹配后,系统会自动预测用户的购买能力和购买习惯,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销售策略,推送给前台的销售人员。

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公司的“智能商业”业务听着很美好,让线下商家做到千人千面、千人千价,这是线下版的大数据杀熟,在保持销售量的同时,留住利润。

但对于用户和监管来说,人脸识别公司的“智能商业”却是个噩梦——它玩弄,出售用户数据,挑战着监管的底线。

首先,“智能商业”违反监管法规。

监管机构对个人信息的商业使用有严格的规范,在10月1号正式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就有所体现:

“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从规范上来看,商家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确认用户身份前,必须告知消费者。

但从目前来看,不论是线下商家,还是人脸识别的AI公司,都没有遵从监管的要求,而是对消费者反复白嫖,违反了提前告知的规定。

其次,“智能商业”带来的是数据滥用。

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促成销售,会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渠道挖掘用户敏感信息。

例如,在一些地产公司或是4S店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商家除了掌握用户的进店次数、在某个货架上的驻留时间、购买喜好外,还会通过黑产,拿到用户敏感数据,如银行账户资金情况、收入情况、征信情况、购买资质等。

而通常在金融机构中,这些数据均是脱敏数据,会显示资产负债情况,但对用户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数据马赛克化处理。

但对于线下商家来说,只有不脱敏的数据才有价值,才能指导前端销售人员销售,用户的收入、财产等隐私数据全然暴露。

最后,“智能商业”带来的是个人信息的严重泄漏。

用户信息是互联网平台类公司的生命,但对线下商家,用户数据甚至是企业挣钱的一条业务链。

很多商家消费完顾客后,会倒卖顾客数据,而这样的现象早已存在,地产公司卖完房,会将业主的联系方式卖给装修公司,装修公司再把联系方式卖给家具公司,家装公司会把联系方式出售给婴幼儿教育机构。

从前是姓名和联系电话,在大数据时代,出售的可能是消费情况、负债率、收入情况等。

即便商家有良知,因为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对外部黑产来说,商家用来存储用户信息的数据库简直是千疮百孔。

在数据经济时代,商家需要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而人脸识别技术起到了线上账号的作用,确定消费者身份,联通数据,让大数据杀熟线下化。

有需求,有供给,商家和人脸识别公司双赢,商家能高效锁定目标人群,精准销售,、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公司,则在“智能商业”业务上大赚特赚。

但在这场双赢的狂欢中,受到损失的只剩下消费者,他们的隐私数据被随意翻看、分析,他们的个人数据被随意买卖。

那些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商家,提供系统服务的技术公司,它们在“智能商业”上对AI的使用,还要不受限制吗?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