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赴港上市
刚一岁多的京东健康预计下月赴港上市。
京东健康宣布将在11月26日-12月1日招股,拟通过香港IPO发行约3.82亿股股份,其中公开发售1909.5万股,国际发售约3.63亿股,最高发售价为70.58港元,计划12月8日上市。
从2013年京东首次试水保健品零售业务算起,京东在医疗领域的尝试已持续7年。此次京东健康顺利上市后,与早先上市的阿里健康(00241.HK)、平安好医生(01833.HK)等竞争对手如何较量,并将在未来带给中国医疗市场多大想象力引人关注。
针对巨头分羹互联网医疗蛋糕一事,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AI财经社表示,京东、阿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其同体系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大同小异,均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的地理空间限制,能够用更简洁、低成本的方式来连接一般的就医需求和医疗资源。随着企业的上市并且不断扩张,未来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所谓挂号难、看病难等基础问题,但对于中高端的网络医疗科技、智能医疗科技的投入,这几家公司都没办法介入。
笃定医疗数字化
2016年京东大药房的上线,标志着京东从此正式进入医药电商行业,首次开展药品零售业务。
2019年5月10日,京东健康宣布正式独立运营。目前,京东健康在医药健康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四大业务版块基础上,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布局。当月,京东健康获超10亿美元A轮融资。
目前,在医药健康电商方面,京东健康拥有药品零售、药品批发以及非药物的泛健康类商品零售等业务。互联网医疗则主要围绕患者需求,开展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并结合京东的药品供应链优势,首创线上“医+药”闭环。京东健康的产品与服务已初步实现对药品全产业链、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京东健康还为用户提供包括体检、医美、齿科、基因检测、疫苗预约等在内的消费医疗服务。此外,京东健康还为线下实体药店、医院和政府部门,提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智慧化解决方案。
京东健康的核心产品包括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京东大药房宣称是“线上线下最大的零售药房之一”,药品覆盖非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滋补品、计生用品等泛健康类商品;2017年3月上线的药京采则宣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药品批发平台之一”,截至2019年7月,药京采共覆盖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47个城市,下游采购商家近10万名。
数据显示,京东健康仓库在全国范围内超240个,全渠道布局超市超200个,线上平台引入的第三方商家则超过了9000家。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别录得营业收入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为88亿元。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项目,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7亿元。
七年磨一剑,京东健康认为健康与保健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其理由是,中国2019年的国民医疗健康支出达到6.5万亿元,机构预测到2030年可以达到17万亿元;2019年国内健康与保健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1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可以达到22万亿元。
另一方面,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还处于数字化初级阶段,2019年全国只有2.1%的药品是通过线上药店销售的,全国的医疗健康服务正在加快数字化,预计到2030年中国健康与保健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将从目前的3.7%提升到25.9%。
截至目前,京东健康已有11个药品专用仓库及超过230个非药品仓库,渠道布局已覆盖超过200个城市,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已有超68720名自有和外部医生,日均访问量超过9万,有超过1.5亿名用户,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SKU超过1000万。
政策不可控或藏暗礁
京东健康此番上市后更将加剧大健康赛道竞争。
以2014年上市的阿里健康为例,其业务模式为,运营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医药自营业务、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消费医疗服务业及药品追溯业务和数字医疗业务。其医药电商平台和医药自营业务通过B2C(自营和平台)、B2B、O2O经营。2017-2019年度营收分别为24.43亿元、50.96亿元、95.96亿元,去年接近盈亏平衡,市值达到2626亿元。
市值1038亿元的平安好医生于2018年上市,运营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消费医疗服务、健康商城业务和健康管理及互动,此外还有健康商城业务,包括自营和平台。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分别亏损10.02亿元、9.13亿元、7.47亿元。
从数据上对比,京东健康市值2028亿~2262亿元与阿里健康存在差距,活跃用户数低于阿里健康,但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均高于阿里健康,分别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此外京东健康三年毛利率保持在24%~25%左右亦比较稳定。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方面,阿里健康约为4.36亿元,京东健康为3.71亿元。
机遇伴随风险。京东健康招股书在提及风险时称,“我们仍不确定我们的销售模式及线上平台是否完全符合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使我们受到警告处分及行政处罚,从而可能对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极橙儿童齿科创始人兼CEO塔尔盖对AI财经社分析称,互联网企业在物流、供应链等方面有巨大机会,在医疗行业中信息交互的部分,比如挂号预约、科普、保险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互联网存在机会,但如果是深入到医疗核心部分,今天互联网医疗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塔尔盖进一步分析,医疗最为本质的事情是“看病”,通过好医生、好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以及治疗,解决人的病痛。这并非互联网能解决。理论上讲,所有医疗行为都需要医生、医疗机构有执照,线下做诊疗时必须有资质,然而线上的话“就进入到某种模糊地带”,特别是线上一旦出现医疗责任纠纷,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
他对AI财经社分析称,比如,A医院的医生通过B线上平台给C客户做了一个诊治,出了一些状况,这时除了A医生要担责任之外,B机构要不要担责任?如果说没有机构可以担责任的话,这件事情是否风险可控?从立法层面看,这种情况是存在模糊地带的。
正如前述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呈现的风险,“仍不确定我们的销售模式及线上平台是否完全符合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塔尔盖看来,对互联网医疗产业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即是国家政策。
沈萌亦表示,几家巨头涉足互联网医疗领域,对于一些中低端医疗需求可进一步降低成本,但这几家公司虽规模很大,其实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这种低成本技术取代了以往挂号难、找专家难等日常琐碎的需求,对于一些真正更加关键的医疗服务,比如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重大创新方面还是不足的。
沈萌认为,几家巨头的专业性医疗服务仍不具备,更多优势集中于通道方面,不排除未来会像外卖模式一样,原来直接面对患者的医院、诊所,未来依靠平台,通过电商的方式触及更广阔的群体,但让它们从事医疗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会很难。
以智慧医院为例,沈萌认为,目前巨头布局的智慧医院仍需要与传统的医疗院相结合,搭建虚拟医院框架,将不同地域的专家、机构整合到该框架中,形成虚拟医院。“它们不太可能投建医院进行重资产运营,还是会利用渠道,将原来受到地域限制、空间限制的医疗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让更多就医群体接触到,促成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重新配置”。
对于京东健康提出的风险担忧,沈萌认为,互联网医疗和原有电商模式一样,均是利用规模、用户搭建供求平台,“套路还是当年电商的套路,没有做更多革新的尝试”。其风险亦与蚂蚁金服的风险一样,仍是政策监管的风险。毕竟这些企业竞争的市场是普惠性质的医疗产业,如果规模过大,掌握垄断资源过多,同样会引起医疗不公、引发风险,不排除国家会出台严厉措施加以规范。
在实际运营中,沈萌认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所遇到的一般经营性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它们对中小型诊所、医药公司的话语权更强。
猜你喜欢
两年市值缩水超9成,人员缩减超5成,李斗能挽救平安好医生吗?
李斗相比前两任高管,其代表的更多的将是平安集团“那位领导”的“高层意志”。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医药电商股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平台+自营”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商业现象,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都涉及“平台+自营”业务,上述政策或使主流的医药电商销售模式迎来大改。第三方平台或不得直接网上卖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应声大跌
6月22日消息,H股盘中,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大跌,截至发稿前,阿里健康跌12.95%报4.84港元/股,总市值654.28亿港元;京东健康跌10.53%报56.1港元/股,总市值1783.08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