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亿元,高瓴联合博裕等接盘安全套品牌“杰士邦”
高瓴又来新动作。
2020年11月9日,A股上市公司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简称“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RFSW InvestmentPte.Ltd(简称“人福新加坡”)拟转让其持有的LifeStylesHealthcare Pte. Ltd.(简称“乐福思集团”)40%股权,转让价格为2亿美元。
交易对方分别为LFSY Holdings Limited、Autumn Appaloosa Limited及CareCapital Lifestyles Holdings Ltd。其中,LFSY Holdings Limited的控股股东是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V, L.P.,其资金来源于高瓴资本管理的美元基金Hillhouse Fund V, L.P;Autumn Appaloosa与CareCapital Lifestyles Holdings Ltd则分别为博裕资本与松柏资本。
根据交易公告,乐福思集团主要从事两性健康业务,目前在中国、美国、日本、澳洲、巴西、泰国等60多个国家运营Lifestyles、Jissbon(杰士邦)、ZERO、Manix、Unimil、Blowtex、SKYN等知名安全套品牌,并设有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配合,专注于研发生产两性健康产品。
这同时意味着,高瓴进一步拓展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产业布局,将触角伸向了两性健康赛道。
于人福医药而言,此番交易或将使公司更加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实现归核聚焦战略。公开资料显示,人福医药成立于1993年,在国内的麻醉镇痛药、生育调节药、维吾尔药等多个细分领域建立了领导地位。
此次资产出售消息一出,人福医药股价迅速拉升。截止发稿前,人福医药股价为36.59元,市值达564.96亿元。
“杰士邦”又被卖了,高瓴、博裕等接盘
一切都要从“杰士邦”的辗转命运路说起。
公开资料显示,杰士邦成立于1998年,是人福医药集团旗下的安全套品牌。起初,杰士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人福医药董事王学海的带领下,杰士邦的发展蒸蒸日上。2005年底,杰士邦的净利润可达3000多万元。
然而,彼时,人福医药正处于系统建设阶段,公司产业结构也在初步形成。在加大医药产业投资力度的同时,为了缓解公司资金链,2006年,人福医药以1.37亿元将杰士邦70%的股权转让给澳大利亚手套和医用口罩制造商Ansell。
这是杰士邦第一次卖身,这次交易也使人福医药净获利8000万元。
或许是放不下这曾经最良好的资产,时隔11后,即2017年,人福医药与中信资本斥资6亿美元收购包含杰士邦在内的Ansell公司的全球两性健康业务。
从此,杰士邦不但重回“亲妈”怀抱,人福医药在收回杰士邦的同时,还收购了Ansell公司的部分资产。
“我们将Ansell旗下两性健康业务的所有资产全部购买过来。”王学海曾在采访中表示,“曾因资金紧张,公司将杰士邦这一过冬小棉袄出售了,当初出售杰士邦时,就希望有一天能收回。”
而乐福思集团是为收购全球隔绝性卫生防护用品企业Ansell Ltd.的全球两性健康业务,由人福医药全资子公司人福新加坡与CITIC Capital Cupid 于2017年在新加坡共同注册设立的公司。人福新加坡持有乐福思集团60%股权,CITIC Capital Cupid持有乐福思集团40%股权。
但仅仅过了3年时间,杰士邦就又要被人福医药出售了。
或许,对于人福医药而言,杰士邦是“亲儿子”的同时,也始终被视为真正的“救命稻草”。第一次出售正因如此,此次亦是。
据悉,近年来,人福医药业绩持续不振。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三季度,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148.46亿元,同比下降7.81%;净利润约6.13亿元,同比下降17.83%;基本每股收益0.45元,同比下降11.76%。
伴随一次又一次的并购,人福医药于2018年更是首次出现商誉爆雷,导致扣非后净利润直接亏损26.62亿元。
为拯救业绩颓势,近年来,公司严格落实“归核聚焦”工作,积极推进业务聚焦与资产优化,并逐步退出竞争优势不明显或协同效应较弱的细分领域。根据交易公告,现阶段,公司已明确围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激素药品、天然药物等产品线,发展公司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本次交易完成后,人福新加坡仍持有乐福思集团20%股权,但乐福思集团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这一次交易,也将为人福医药带来人民币约4亿元的投资收益。
关于受让方,具体来看,高瓴的交易金额为9000万美元,受让比例达18%;博裕资本的交易金额为8000万美元,受让比例为16%;松柏资本的交易金额为3000万美元,受让比例为6%,共计受让比例达40%。
发力“第二哑铃战略”,以深度赋能实现价值创造
某种程度上,从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角度,乐福思集团找到了不错的买家。
尤其从投后赋能层面来看,除了资金实力之外,高瓴的资源网络丰厚。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高瓴都可真正以创业者的姿态深入服务被投企业。
可以说,不管是高济医疗还是高瓴布局的研究型医院,都是高瓴在投后赋能上重度投入的象征。
用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话讲,“长期、创新、ESG,都是高瓴最重要的基因,我们从尽职调查,到投资决策,到投后赋能,都将ESG基因纳入到投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
而在具体实践中,高瓴也始终秉持“第二哑铃战略”,即以“深度赋能”(Deep Value Creation)为媒介,在帮助企业家在实现产业价值的同时,也将创造巨大社会价值。
据悉,高瓴已建立了超过200人的专业投后赋能团队,包括数字化、精益管理、组织人才等多个专业序列。
在对被投企业的精益管理上,以公牛为例。据介绍,高瓴的精益管理团队开发出了多种提升效率的数字工具,通过这些秘密武器,使被投公司“大脑”全面升级。而赋能的结果就是让公牛内部降本增效提速,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公牛的成长样本也恰恰代表了传统消费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价值链重构的机会。这样的经验又似乎恰恰可运用到面向C端的乐福思集团。
据高瓴消费投资团队研究发现,大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其实已经开始了,但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升级方向,就是应该要思考如何结合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消费行业的整个价值链进行重构和优化,从而提企业的全链条效率。
“投后深度赋能正在创造社会价值。”在张磊眼中,“把蛋糕作大”一直是其重要原则。在这其中,发现价值是第一步,创造价值是第二步。
“在高瓴的多年实践中,我们不断积累丰富的价值投资工具箱,包括超长期资本、人才支持、技术赋能、精益运营、生态资源、医疗生态、学习平台。这些积累工具箱的过程,既是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也是高瓴涉足实业,帮助实体行业领先者进行价值重估的历程。”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