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回港二次上市,股价超腾讯认购却遇冷,一手中签率100%
11月9日,新东方在港二次上市现场,现年58岁,声称考虑退休的俞敏洪一身工整西装,敲打铜锣,笑得十分开心。
鸣锣之前,新东方以每股1190港元发行价,成为港股历史上首支千元股,而前任“最贵港股”腾讯控股,每股股价徘徊在600港元。今日开盘,新东方股价又高开16.05%,报1381港元,市值超2335亿港元。截至收盘,股价为1365港元,仍是涨势。
但在表面风光之下,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股价颇高,但相比美股,香港市场并未给予新东方回港上市溢价,反而有一定程度的缩水。相比此前被投资者“哄抢”的京东和网易,认购热情也并不高涨。
认购因何遇冷?
对新东方来说,选择加入回港大军,是大势所趋。
2018年4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挂牌。2019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回港,成为首家在中美两地同时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这之后,中概股频传“回家”消息,其中包括京东和网易,且都受到投资者热捧。
根据配售结果,京东超额认购178.9倍,一手中签率10%;网易超额认购约360倍,一手中签率约8%。而相比已经低至个位数的中签率,新东方在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约1.55倍,国际发售超额认购约6.4倍,一手中签率100%,实在有些难堪。
认购遇冷背后,相比互联网公司,从留学语培起家,业务平稳的新东方或许缺乏想象空间。后疫情时代,复杂国际局势下,海外相关业务令未来更添阴影。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5月31日止财年,新东方的净营收分别为24.47亿美元、30.96亿美元和35.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9%。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6月至8月),新东方净营收9.86亿美元,较2020财年同期减少8.0%。
招股书还披露,截至2020年8月31日,新东方总计拥有112家学校,学习中心总数达1472家。此外,尽管K12校外辅导课程持续增长,包括备考及咨询服务在内的海外相关业务,仍然举足轻重。这些都是疫情席卷的“重灾区”。
不过在招股书中,新东方点出未来发展方向。
招股书中指出,线上、线下教育的整合,有助于其在保持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迅速扩张并进一步渗透到新城市中。这一线上线下融合战略,也被称为OMO模式,并在疫情来临之际,成为业内人士口中“几乎唯一能抓到的救命稻草”,就连深陷“跑路”危机的优胜教育,也试图以此自救。
招股书指出,此次全球发售募集所得款项的40%,将用于技术投资以及改善OMO(线上与线下融合)系统的功能及效率以及其他学习平台,约30%用于业务增长及地区扩张,约20%用于战略投资及收购,约10%用于一般企业目的及运营资金需求。以此估算,新东方未来投入约46亿港元,继续推进OMO等战略。
但谈到OMO模式具体落地,“知难行易”成为业内几乎一致的反应。
疫情期间,瑞思教育将90%的线下学员转移线上,董事长兼CEO王励弘直言,这一模式“还是挺难的”,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够提升教室利用率、用户线上线下流转率等,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果配比不好,导致的招生不足等现象,都会压垮一个机构,不是所有机构都能玩转。
优胜教育创始人陈昊就曾表示,疫情前,OMO模式占公司营业额比重已超过20%,但“线上教学质量不够成熟”,投诉十分频繁。
大公司病遭吐槽?
回港敲钟之前,新东方站上舆论风口浪尖,还是因为公司年会。
2019年,新东方年会节目《释放自己》走红网络,吐槽公司“像国企”“官僚主义”。歌词指出,员工拼命干活,成果却被管理层独享,“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还提到管理层对上级阿谀奉承,“领导随口一说,立刻讨好跟着,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以及在找学校试点时,优先选择旅游城市,达到免费度假的目的。
尖锐的批评令俞敏洪随即表态,员工敢于当面diss老板,暴露问题,值得鼓励。并决定给参与创作和演出的员工,奖励12万。
公开点赞和巨额奖励背后,是相比其他教育企业,有关新东方“大公司病”的吐槽似乎格外频繁,而后起之秀的追赶也显得格外凶猛。2017年7月,好未来市值首次超过新东方,成为教培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后二者你追我赶,结束新东方“一家独大”的地位。今年8月,新东方市值又被登陆美股仅一年零两个月的跟谁学超过,业内一片哗然。
俞敏洪曾表示:“对我来说,新东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手,没有对手的日子是很痛苦的”。眼下竞争对手纷至而来,总算终结俞敏洪孤独求败的痛苦。对于外界指出的问题,俞敏洪表示,凡6级及以上的管理者都要整顿一遍,让平庸的、捣乱的、只会奉承拍马、不会干活的人先离开一批。
猜你喜欢
港股年内反弹也难沾光?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净值不到5毛钱
港股的苏醒并非能惠及所有的港股主题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中旬的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就是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