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当选,对中国公司意味着什么?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以美国历史上最高普选得票数当选总统,几乎成了全世界网民的嘉年华。当然,特朗普的支持者除外。
接下来拜登面前还有两个挑战:一个是特朗普什么时候正式承认败选;二是在1月份拜登正式就任总统之前的这两个月里的,特朗普还会搞出什么新花样,会不会给拜登挖坑、埋雷?
以懂王的尿性,爽爽快快地认输几乎是不可能的。套用《私人订制》里的一句台词,即使成全不了自己,也要恶心别人。
对于大多数中国网友来说,显然更期待拜登的当选,但正如很多美国选民的想法一样,不是因为拜登足够有魅力,而是特朗普太讨厌,尽管他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
有人说特朗普本质上是个商人,但在针对中国企业的问题上,特朗普连一个商人起码的操守都没有做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针对华为、TikTok等中国科技公司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持续打压。
以往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策略,都是从宏观入手,比如汇率、关税、知识产权,不针对特定中国企业。而特朗普过去几年的手段,是宏观对抗与微观打压一起上,不仅围绕关税做文章,还对特定企业甚至个人下手,而且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乱扣帽子。
以美国国家利益的名义对他国企业展开点对点绞杀,特朗普开了历史先河。但手起刀落,并没有换来什么好处。
对华为的制裁,并不能客观上帮助美国企业获利。不仅高通、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收入受到影响,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是大幅下降近三成。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国与国之间最理想的交往状态,是双赢;次之是损人利己;最糟糕的局面是损人不利己。特朗普针对中国公司的一系列骚操作,明显属于后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公司特别是科技公司,大都受益于二战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从资本到技术再到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与美国商业文明有血缘关系的,懂王的所作所为,等于是一刀把两者的脐带切断了。
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大旗下,凡是中国的公司,都是有问题的。他不仅成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新经济的敌人,也成了灯塔国的掘墓人。
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把眼下的问题作为通向长期目标的路径,后者则是把长期利益尽可能地在当下变现,不仅不给对手留后路,也不给自己留后路。为自己爽、为眼前爽,是懂王的出招风格。延迟满足感?不存在的。
拜登的当选对中国公司一定是利好吗?评价一个政治人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行为是否具有可预测性。
特朗普上任四年,最大的危险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做什么,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正如很多美国学者批评的那样,根本看不出特朗普有什么长期策略(目的和策略是两码事)。
在过去一年的竞选过程中,拜登针对俄罗斯和中国分别做出了定义:即认为前者是威胁,后者是竞争对手。是否感受到威胁,都是基于眼下的反应,是否感受到竞争,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特朗普把中国科技公司当成了眼下的威胁,但并没有拿出长期的应对措施,只是一时封杀一时爽。
对于民主党来说,从经济上围堵中国的一个长期策略就是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这个协议诞生于2002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年),最初由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发起。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都对这个协议不冷不热。转折点发生在奥巴马上台之后,宣布美国正式加入,并以盟主姿态号令江湖。
而当时的副总统拜登则是扮演了TPP的急先锋,到处串访盟友,力图在中国之外打造一个西方版的WTO。TPP的本质是降低各国对中国产业链和贸易的依赖,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初衷完全一致。只不过特朗普想单干,而拜登想打群架。
拜登在竞选过程中多次提到要重启TPP,某种程度上是想把特朗普一直想干、但干砸了的目标策略化、体系化、长期化。如果说特朗普是一位想在股市割韭菜的大妈,拜登就是一位把特朗普当韭菜割了的庄家。
只能说,拜登的当选,短期利好华为,长期利空华X。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战略,绝不是一时之计啊。
猜你喜欢
拜登:力推2030电动车占比50%,“马斯克”:没邀请我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最新行政命令,在2030年前将电动车销量提升到新车销售总份额的40%至50%,并且宣布了一系列支持这个目标的具体举措。拜登当选,对中国公司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拜登面前还有两个挑战:一个是特朗普什么时候正式承认败选;二是在1月份拜登正式就任总统之前的这两个月里的,特朗普还会搞出什么新花样,会不会给拜登挖坑、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