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连你吃的鲜肉都管:一头猪多卖200,生鲜平台出数据
一头头整猪顺着吊臂运到生产线上方,四条产线的工人扬起刀,同时开工。顺着前中后三段,整猪被带皮膘切割,再顺着流水线到精加工车间。此时,三四十人分布在一个个小操作台前,围着电子秤把五花肉、肋条、瘦肉馅埋进小包装盒里,再小心贴好封条。
图/新希望千喜鹤集团工厂
这里是每日优鲜的供应商——新希望千喜鹤集团位于北京郊区平谷的工厂,每天上午是工厂最忙碌的时候。
很快,加工完的鲜肉会标上9.9元、12.9元进入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也出现在千家万户的手机页面上,人们得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入手时冒着冷气的新鲜猪肉。
普通消费者看不见的是,每日优鲜正在与供应商密谋一项更大的大计划——如何通过数据、算法以及背后的系统改造上游供应链,让消费者长久享受高性价比商品。这是五岁生日后,每日优鲜的新方向——做一个技术驱动、重仓供应链的生鲜零售商。
一盒鲜肉的“小心机”
千喜鹤工厂的整个鲜肉生产流程乍看一气呵成,其中却也暗藏了不少“小心机”。
比如为了食品安全,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人,被橙色或白色工作服从头包裹到脚,只露出两只眼睛盯着鲜肉,完成精确操作。
图/流水线
不同于超市里用保鲜膜包裹,这里的鲜肉盒都要塑封充气。要知道,肉类保鲜是一项精细到“细胞级”操作。
原来,鲜肉细胞需要接触空气呼吸,如果细胞死亡,鲜肉会快速失去新鲜度;而且不少菌类为厌氧菌,缺氧会加剧细菌滋生。为了延缓细胞衰老,还要加入控制细胞呼吸频率的惰性气体氮气,因而气调盒里的配比为70%氧气、20%二氧化碳、10%氮气,做到最大程度的鲜肉保鲜。
气调盒经过流水线包封好,码进一个个纸箱里。奇怪的是,最多不能超过三层,否则会把最底下的盒子压变形。至于为何上限是三盒而非四盒,则是工作人员经过两周测试得出的。
加工厂小心呵护的鲜肉,却很令城市大仓的人叫苦不迭。每日优鲜一位员工解释说,“有次我们提前跟大仓的人打招呼说,最近会有一万五千盒肉送来,把大仓的人都整郁闷了。”
原来,为了让肉不贴到盒子上面的塑料膜,防止加速变质,内部规定鲜肉盒在分拣搬运中不得翻转过来,也就是必须正面朝上。工人分拣其他货物,一次能搬好几十个袋子,到了鲜肉这就得分外小心。
城市仓原本下午六七点就能下班,当有很多鲜肉登门时,他们总要加班分拣到很晚,为的就是缩短时长来保鲜。
过去不少供应商习惯前一天宰杀,当天加工,次日配送,或许还要用更长时间售卖,而每日优鲜把流程从五六天缩短到三天,变成了前一天宰杀排酸、当天凌晨加工包装、当天傍晚送到大仓、次日送到前置仓,并配送到用户手里,绝大多数鲜肉商品都会在上架当日销售一空。
一盒鲜肉的旅程就这么结束了,背后的融合,以及国内鲜肉线上化进程却刚刚开始。
“再不干就没机会了”
每日优鲜和新希望的合作并非一时兴起。
负责平谷工厂的厂长老于为人务实,说话言简意赅。三年前,正是他主导了和每日优鲜的合作。他没想到的是,每日优鲜在线上卖鲜肉的决心不小。
每日优鲜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很早发现受制于冷链和储存,习惯吃鲜肉的国人要么线上买冻肉,要么花高价线下买鲜肉,公司因此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图/每日优鲜官网
“能合作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我们两家思路一样,未来都想改变用户体验。”老于回忆称,“我们2017年就开始往C端转型,以前做原料端,受行情影响太大,议价不稳定,所以那时就意识到产品和渠道都要转型。”
新希望只是众多想与C端消费者拉近距离的食材供应商之一。此前,千喜鹤工厂主要为食品企业供应大块肉的原料,一车能拉走几十吨货,但B端渠道技术含量低,客户对渠道的依赖度也很低,大家只能通过相互压价揽客,无论是向消费者输出质量稳定的商品还是维持自身发展,都不是长久之计。
而C端渠道不同,需求相对稳定,“要想做产业链一条龙,就必须建立C端的渠道能力,因为需求确定后就能匹配好准确的产能和资源,成本才能优化,品牌认知才能打出来。”
“整个市场都有需求,再不干就没机会了。”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于厂长很快敲定了与每日优鲜的合作。虽然这一决定早期在内部也受到挑战——同每日优鲜的合作,量不算最大、但流程更麻烦,这种合作是否值得?
他承认自己当时也有疑虑,好在数据胜过一切雄辩。最让于厂长满意的是,每日优鲜对用户需求“门儿清”,比如200g的肉丝最受用户喜欢,他们在包装环节就改成200g的;一名金牌刀手能让猪肉比平均切法增值200元,他们就培训好刀手。“以前做B端不注重这些,现在都得精挑细选,既要保证出品率更高,也要确保用户满意质量。我们现在的人效是300多,每日优鲜甚至要求我们做到500。”
今年五六月,每日优鲜启动了一个叫做“十亿补贴新菜篮”的项目,想要让消费者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优质好食材,同时也推动上游产业链的升级。他们和于厂长沟通,想通过改造供应链,降低成本、让利用户,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非洲猪瘟的影响还未散去,肉价高居不下,于厂长也想利用新希望的优势,和每日优鲜共同提供好吃不贵的猪肉。
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改造计划。原来需要人工搬运,现在猪肉全部上流水线,预计三个月后车间会再引进一条进口流水线。考虑到小包装产品的短保质期特点,车间也进行了制冷改造、微生物环境改造。
车间负责人告诉AI财经社,改造三个月以来,车间的产量已经是原来的四倍。
这直接影响到成本优化。每日优鲜肉蛋商品负责人孙超透露,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提升,每日优鲜会在盒子、水垫、包装膜、标签等辅助材料上统一采买,进一步降低供应商的成本。
于厂长透露,单就腿肉这一品类,成本已降低20%-30%;综合所有产品看,成本降幅在20%左右,也因此,双方才让用户买到的肉更实惠,“卖肉本身毛利很低,因为到零售端损耗大,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简单了。”
截至目前,转型三年的新希望千喜鹤工厂,C端业务占比已经超过20%,可以说终于走出传统供应商“破圈”的第一步。
从“屠户时代”到“算法时代”
在与线上生鲜零售商的合作中尝到甜头后,供应商们甚至开始改变挑选合作伙伴的标准。以前,他们关注对方的销量和价格;如今,他们更看重双方做事理念是否契合,以及能否共同成长。
这与孙超的想法不谋而合。加入每日优鲜以前,孙超曾在线下肉类贸易公司和社区生鲜店做过12年采购,与供应商是纯粹的甲方、乙方关系。
图/每日优鲜官网
但在每日优鲜不一样,“诉求一致时,供应商会被我们的想法感染,双方只围绕用户需要什么结合各自优势,而不是互相争夺利益。”
为什么原来互相博弈的零售商和供应商,愿意同心协力走到一起?
孙超总结出每日优鲜的核心能力:通过智能化预测给到稳定的订单需求,方便供应商匹配资源、提高效率,这背后正是算法的力量。
这种理想的合作方式,并非一日达成。孙超曾接触一个华南供应商,对方想做线上,但由于看不懂,始终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
聊过几次后,孙超直接拉上技术、设计、营销团队,跟对方一起聊,手把手指导供应商如何用后台软件、如何对接订单,甚至包括如何打标签。
供应商发现眼前这群人很好打交道,且不像以前做线下生意时还要和店长、收货员搞好关系,于是提出先在平台上线几百盒试试。到一个月后的中秋节,预期销量就冲到两万盒。
“我凭什么有底气要两万盒?因为算法已经帮我预测好了,每个环节大家跟进就好。我说到做到,对他来说就是可靠的信号。人家最怕你永远画大饼。”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孙超深谙供应商的心理。
她自信的来源——智能算法,正是每日优鲜的核心能力,也是公司数字化运营的基础。
在每日优鲜内部,专攻数据、算法的工程师团队人数多达上百人,这给看上去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卖肉、卖菜凭添了不少硬核味。孙超特别喜欢和数据部门开会,会上了解到用户的反馈后,她会及时在选品上做改进。
如果说菜市场小贩“屠户”式的卖肉处于最原始的“冷兵器时代”,有了来自消费端的数据分析,以及整个智能系统的支撑,孙超就像直接迈进了“核”时代,能和供应商合力爆发出更大能量。
孙超发现,今年开始,“技术驱动”、“重仓供应链”在公司内部被频繁提及,老百姓日常接触最高频、最需要提升性价比的肉蛋品类更是大头。她更加频繁地辗转于公司数据团队和供应商之间,最近一个月,她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平均要跑八九次工厂,身体上确实“累爆了”。
但每当想起那个周末的下午,孙超身体上的疲惫总会被抚平。那天,她正在电话里讨论卖鱼卖肉,保洁阿姨听了奇怪,忍不住打听她的工作。她报出公司名字,阿姨一脸惊讶,“我就是在你们家买肉。”
原来,三岁的小孙子爱吃肉,但年初肉价太高,保洁阿姨舍不得买太多。她每天跑上跑下,一天最多服务四五户人家,有时赶上老伴忙不过来,还得带着孙子去工作,谋生不易,生活节俭。
一次每日优鲜地推来到小区,她发现平台上的肉很多只需9.9元一份,从此便过上了买肉不看价格的日子。
“能给普通人带来一点幸福,也是自己的小确幸吧。”孙超感慨。
猜你喜欢
避免重蹈每日优鲜覆辙,留给叮咚买菜的时间不多了
近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11届中国食材电商节上,叮咚买菜旗下的朝气鲜食第一次对外发布,同时宣布将在2023年卖出1个亿。融资超13亿仅卖3000万,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被收购!
据关键人士透露,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最终作价3000万被收购。目前,每日优鲜便利购还有1.4万台设备,在运营的有8000台左右,相当于每台设备价值21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