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全球第一”发展愿景的伊利,值得期待
在研究国内外大量优秀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企业最终成为什么有两个核心根源,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想成为什么”,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能成为什么”。
“想成为什么”是指企业有着什么样的愿景,企业愿景的大小差异,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高度,例如一个企业小富即安,那么它一定不会有较高的成就,而另一个企业拥有较为宏大的志向,那么它就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而是向更卓越的方向持续进化。
“能成为什么”是指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一个企业只拥有宏大愿景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是否具备将愿景落地的资源与能力。所以总结国内外所有优秀企业的成功规律,最重要的两条就是,第一要有较为宏大的愿景,第二要善于构建实现愿景的资源与能力。
伊利是笔者长期关注的一家优秀企业,其便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兼具宏大愿景以及实现愿景的资源与能力,让其不仅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还成为亚洲乳业第一,以及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进入全球5强的亚洲乳企。也正是这一了不起的成绩,让伊利在资本市场上表现靓丽。截止最近一个交易日,伊利市值高达2506亿人民币,较上市早期实现了超过400倍的增长。
但同时,投资者也对伊利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疑虑,就是当前伊利成为国内市场的绝对龙头后,其在国内市场的成长天花板已经开始显现,要想打破成长天花板,实现新的质变,就必须走出国门,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乳制品行业巨头。但截止目前,国内食品饮料企业中还没有成功实现全球化的先例,所以投资者对伊利是否具有足够的全球化雄心并不笃定。而就在外界对伊利是否有足够雄心进一步挑战全球市场,与全球顶尖的乳制品巨头一争高下持观望态度时,伊利及时给出了答案。
2
2020年10月15日,伊利公司在总部所在地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了“聚势勃发,创领未来”为主题的伊利领导力峰会。领导力峰会是伊利内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传统,一年一度,并且在每年的峰会上都会进行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在今年的领导力峰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便正式发布了伊利2025年要挺进“全球乳业三强”的中期目标,以及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长期战略目标。
过去,投资者也会经常畅想伊利是否能有机会成为“全球乳业第一”,虽然很多投资者对伊利都有此期望,但毕竟没有身处公司内部,并不清晰了解伊利管理层对企业未来愿景的真实想法,以及伊利是否具备实现这一愿景的资源与能力。
但当潘刚在此次伊利领导力峰会上正式提出五年实现“全球乳业三强”及十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长期战略目标时,一下子让伊利的未来发展前景豁然开朗,也让投资者感到宽心。因为企业最终成为什么,首先取决于企业想成为什么,只要伊利有想成为全球第一的愿景追求,便会围绕新愿景去思考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也就有了实现愿景的可能;如果企业从来没有挑战全球第一的勇气,便不会思考如何成为全球第一,也就完全失去新突破的任何可能。
潘刚也深知伊利最终是否成为全球第一,除了在愿景上要想成为第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成为第一的资源与能力。所以,他在此次峰会上不仅提出了振奋人心的愿景,还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路径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消费者,员工与合作伙伴。
首先在消费者领域,潘刚表示,伊利要做消费者的“真爱粉丝”,将所有消费者都当作“VIP”,倾听他们的声音,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在员工方面,潘刚表示要以人为本,凝聚人、发展人、成就人,做员工的“坚强后盾”,打造强大而智慧的团队;最后在合作伙伴方面,集聚产业链力量,做合作伙伴的“最佳拍档”,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
从潘刚上述围绕“以人为核心”的三个方面,我们发现其精准地抓住了决定伊利是否能成为“全球第一”的三个关键。其中,消费者的重要性无需多说,是否能提供消费者喜爱,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根基。但只是提供好的产品,距离成为全球第一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伊利在供应链、品牌、营销、渠道与投融资等领域都要构建起支撑全球化落地的能力,能够具有系统的全球化能力才是全球化成功的关键,而这些能力的具体载体便是一个个鲜活的员工,所以伊利实现全球化的过程,同时是全球化能力的沉淀过程以及全球化团队的组建过程。
重视人才发展及员工关怀一直是伊利的传统,过去其在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发与人才治理上做了很多成功实践,支撑了伊利历史上的快速发展。而面向全球化的未来,伊利更加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其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和保留国际化人才,致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多元化人才队伍。例如,当前伊利从事国际业务的员工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多个国家,包括新西兰、印尼、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美国与荷兰等。
另外,打造成功的全球化企业,除了要有具备全球化能力的团队,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整合全球资源为企业所用,所以潘刚对于国际合作一直秉持开放共享的态度,2019年,其就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了“全球健康生态圈”的概念,提出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共建、共赢”的发展思路,以全球优质资源服务消费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全球研发力量、以产业链共赢模式促进行业繁荣。
经过多年耕耘,伊利已经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合作伙伴遍及5大洲,分布在33个国家。例如在荷兰,伊利集团联手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设立伊利欧洲创新中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制品行业海外规格最高的创新研发中心。在新西兰,伊利成功投资建设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该项目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因其“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的模式,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在西班牙,伊利成为全球顶尖俱乐部皇马官方营养乳制品。在东南亚,伊利不仅收购了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还在印尼建设了伊利在海外市场的首个自建工厂,并在泰国、印尼、缅甸、越南、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完成渠道布局。这些全球资源体系,为伊利的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综述伊利集团从消费者,员工与合作伙伴三个角度提出的“以人为核心”,背后其实是伊利这家企业“成人达己”的深层次经营理念,这与我们长期倡导的利他主义高度吻合。《砺石商业评论》在商业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最成功的企业在最底层思维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先利他,再利己”,伊利在追求“全球第一”的发展愿景时,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各种“术”上,而是着重从成就消费者,员工与合作伙伴的角度去思考,这无疑是实现愿景的最优答案。
3
在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却出现了特斯拉、美团、拼多多等几家市值增长惊人的企业,这让很多普通投资者感到不解,因为这些企业在一年内根本不可能在业务上发生实质的变化,但为什么投资者对它们的估值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笔者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者从这些企业上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愿景,以及这些企业实现这种愿景的资源与能力。特斯拉便是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过去特斯拉的产品虽然受到一些中高端用户的追捧,但它当时在投资者心智认知中还只是一个小众市场的高端产品,很难实现足够大的销售规模,没有足够大的规模也就很难有足够大的商业想象力。直到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明确表示希望将特斯拉汽车的价格降到20万人民币以下,在2030年实现2000万辆的电动车销售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5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让投资者看到了特斯拉不甘局限在小众市场,而是要成为一个大众消费品的全新愿景,以及实现这种愿景的资源与能力,这促使投资者对特斯拉的看法发生改变,因此也改变了对特斯拉的估值逻辑。
伊利亦是同样的逻辑,过去投资者总是将其局限在国内市场来计算它的增长潜力,对其是否能走出国门,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持观望态度。但当潘刚在今年领导力峰会上明确提出成为“全球乳业第一”的宏大愿景,并展现出了实现这种愿景的资源与能力,在这种双重因素的驱动下,其未来发展将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