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佬放话:垂直基金是玩剩下的 穿越周期就要做大,仅30家能完成募资?

融中财经安多2020-09-24 08:23 大公司
是做大资管平台,还是垂直行业的机构?哪一种更胜一筹?这是否为一个伪命题?

“我们走了20年明白一件事,平台还是要做大。做垂直的风险太大。”业内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投资机构董事长赵东告诉我们。

市场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分化有一种看法:未来,要么成为资管式大平台,要么成为垂直于某一个行业的投资机构。其他模式将不复存在。

反观目前的行业现状,多年历史的头部机构都以综合基金为主流,近两年,也开始向前、后延伸,拓展成大资管平台。而还有一部分黑马机构,专注于几个行业,如医疗、消费做垂直。哪一种更胜一筹?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伪命题,但将基金放在更长的经济周期中看,谁的风险抵抗能力更强?

上天堂还是走四方?

事实上,行业里的基金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些有历史、有业绩、有品牌的大白马;另一类则是小而美,重度垂直的专业化、且围绕细分领域深耕的小黑马。

时间再往前几年,行业不缺钱,无论是白马还是黑马,能跑就能募到资。但从2018年开始,这一情况急转直下。一方面,源头上瀑布变成水龙头,能拿到钱的人少了,另一方面,出资者从个人转向机构,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能更准确的分辨敲门人的质地。是骡子是马,得出来遛一遛。

最直观的是,IRR不再能打动LP的心。

2019年中旬,鼎晖投资总裁焦震曾表示,“今天如果你问一家基金的IRR水平,大家会特别爱回答。但有一个数字大家都不爱回答——就是DPI,你回来了多少现金?”

过去几年,伴随着市场上基金陆续到期,LP发现,吹高的IRR,去掉管理费、税等多项费用,到了自己手上所剩无几。这种微薄的收益还要等待6、7年之久,提一句太慢,GP就是“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不如拿去银行做理财来的划算。这也是LP开始关注DPI最根本的原因。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尤其是仅有1、2期的基金而言,尚未跑出业绩,但是进入2期募资期,没有DPI就意味着无法募资。

2015、6年成立的基金,到现在发展了4、5年,基金规模在2亿上下。要想在黑暗中穿越周期还活下去,只能走垂直。

从2015年开始,一批从主流白马基金中辞职创业的明星投资人,凭借多年的投资战绩,创办了自己的投资机构。其中不乏新势力明星,高榕、源码等,他们拿着王兴、张一鸣的New money 开始投资了一大批新项目,眼光精准,即便是老牌机构,在一些年轻的消费项目上,也要跟着他们投。

但这只是少数,更多的新基金停在了2期基金上。如果说,一期、二期基金还能靠面子和市场风光行情顺利募资,到了2018年,上游修了水库,下游的小基金几乎接不到一瓶“农夫山泉”了。

上述机构董事长告诉我们,“10万亿规模,但是市场上真正活跃的基金不足1000只,其中,现在还能募到资的在30-50家以内。”

小基金怎么办?

一个出口是找政府、另一个是找产业。

马苏所在的基金正准备募集第二期,这家基金专门投向医疗、商业地产两个方向。LP为某地政府引导基金,另一部分的出资人是某大型地产公司。“我们有这方面的资源,地产还是有钱的。在投资上,我们比较强的是医疗,但是地产毕竟是我们的出资方,所以也会布局一些地产方面的项目。”

这只规模2亿的基金已经完成了投资,接下去是二期基金的募集。“现在募确实很难。今年见了30多家,还没有确定的。”

LP的偏爱:中等规模、IRR20-30%

在此前的一项调研显示,在配置医疗基金的过程中,有41.2%的LP将财务诉求放在了第一位,35.3%的LP则表示产业诉求是其首要考虑的,还有23.5%的LP表示投资医疗基金首先是基于资产配置策略等方面的考量。

年初,天境生物上市,近期又拿到高瓴资本的投资。这一案例,让一直潜在水面下的康桥资本浮上了水面。事实上,天境生物的是康桥资本联合团队共同创立的,这种类似孵化的早期投资,加之后续3轮的持续相助,让康桥资本有望获得超过10亿美元回报。

过往投资成绩看,康桥也将自己形容为医疗领域的“高瓴资本”,但尴尬的是,不少LP不知道谁是康桥。康桥资本或许在行业小范围内有些名气,但是放大到LP圈子,知之甚少。

除了品牌趋势,规模方面,4成LP认为2~5亿规模的医疗基金是最合理的,5-10亿的基金次之,再次是投2亿以内规模的基金。

统计数据显示,没有LP能够接受医疗基金的IRR低于10%,62.5%的LP认为医疗基金合理的IRR预期在20%~30%之间。37.5%的LP认为医疗基金合理的DPI应该达到1-2倍,25%的LP则认为应该达到2~3倍。

也就是说,对于医疗基金而言,LP们为了财务诉求,更爱投资中等规模的基金,且追求高回报。

对于垂直行业的基金而言,LP愿意投资中等规模基金、带来高回报的基金。目前看,有业绩的黑马基金仍能够募到钱,但对于GP本身而言,如何穿越周期?

越来越多的垂直GP也开始进行规模化扩张。

“X基金也是业内做的比较好的,开始规模不大,专注于医疗,后来逐渐扩大规模,现在百亿规模,收益也下来了。”一家医疗基金的合伙人张竞表示。

事实上,当基金盘子被扩大,整体收益就会被摊薄,这是业内共识。但为何仍有人愿意将盘子持续做大?

不仅仅是好看、好听。规模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不差钱。业内一家知名机构的投资方法论就是对于看好的项目,用更高的价格快速拿下。这样拿到项目,小机构几乎没有竞争力。

赵东从1999年开始从事早期投资,目前在管基金规模在50亿上下,投资方向主要为智能制造和医疗等人民币基金较为擅长的几个方向。“基金的商业模式很脆弱,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抵御风险。”他直言,“现在很多人做垂直基金,那些我们也玩过,但时间证明,还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在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完成品牌化,规模化。”

缺乏专业、没有成长性,没有差异化,没有行业聚集,没有特色,没有品牌,没有积累的机构,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残酷考验。而现在,市场环境不佳,即便拥有特色的基金,也面临大考。

向两端延伸 向多元化发力 向产业方靠拢

如果是说今年哪个行业投资最热,医疗、在线教育棋逢对手。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医疗健康领域发生了224起融资,金额为508.8亿人民币,已实现了环比46.2%的增长。从投资阶段看,今年早期医疗健康项目融资降低,反而是B轮以后的项目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是科创板以及火速落地的创业板注册制,为这类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资本退出渠道。这也使得投资机构更偏向于Pre—IPO项目,直接导致了这一阶段的项目融资数量出现大幅增加。

从去年开始,投资行业有了新的变化,在投资端,老玩家们投资阶段向两端延伸,一般来说一只基金既要冒风险去赚大钱,又要稳妥不能亏本,所以基金要在早期项目和成熟期项目中合理搭配。

早在2018年,红杉就宣布发力天使投资,在投资序列中单列“红杉种子基金”,除重点布局红杉关注的科技/传媒、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工业科技四大领域外,尤为关注 TMT 行业,包括消费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医疗、教育 IT、区块链和跨境出海等方向。

近日,张磊透露高瓴或可改名“高瓴创业集团”。今年2月,高瓴资本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致创业者的一封信”,宣布成立专注于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高瓴创投,主要专注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的风险投资。

“老船长”的方向,印证了市场的变化:早期投资靠专业,中后期投资靠资源和规模。而想要更高的DPI还是要进行早期配置。

除了投资阶段的变化,产业化的结合也在加深。比如,红杉和星巴克合作的星苒(上海)投资合伙企业。这种合作不仅止步于合作设立基金,还有就是投资的企业上市,让其再成为自己的LP,不仅能解决募资问题,同时加强投资机构的专业化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完美的结合。

市场上的平台基金因为实力强大,已经开展更多的创新业务,比如母基金,专业母基金、产业母基金、天使母基金的模式去发展。另外就是试水并购基金。小基金的生存空间更小了。

是向大资管平台发展,还是做垂直领域的高回报基金?

不同的选择,不一样的投资方式。大的平台,有更雄厚的实力,扛得起大浪;小的平台更灵活,更易转弯。但必须一提的是,一些名声在外的大基金,业绩不怎么样,同行的GP和LP心里也都有数。单纯靠“大”,还是没钱。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东、马苏、张竞为化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