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遭抛售、猪肉股集体走跌

AI财经社林垚2020-09-18 16:32 大公司
猪肉价格在回调,猪肉概念股也出现大幅下跌。

猪肉价格在回调,猪肉概念股也出现大幅下跌。

9月16日,国内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惨遭机构抛售15.47亿元。9月17日,牧原股份再度遭到机构投资者的抛售,合计成交量337.70万股,成交金额2.31亿元。截至9月17日收盘,牧原股份收于74.09元/股,全天涨跌幅度-1.8%。距离此前第一上海证券在研报中称的150元目标股价已是腰斩,较7月最高时的99.1元/股,牧原股份的市值已缩水逾25%。

不止牧原股份,猪肉板块中新希望9月17日全天跌幅达5.91%,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大康牧业等亦集体走软。最近12个交易日,猪肉指数已经从3329.07点跌至2619.71点,区间跌幅高达21.31%。据WIDN数据显示,猪产业整个板块市值最近两个月已经蒸发1400亿元。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增速也在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小幅下滑。国家统计局近日表示,总体来看,我国猪肉产能的供给稳步增加,猪肉价格将保持稳定,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9月第二周,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55.65元,环比下降0.6%。

日前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生猪产能已经到了20亿头,猪价甚至有可能跌到四、五块钱。”这也引发了市场上对于猪肉价格拐点的讨论。

相比一年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国内生猪价格景气度较高,尤其是供给缺口凸显。借助飞涨的猪肉价格,2019年养猪业上市企业股价全面爆发。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牧原股份2019年年末总市值高达1919.55亿元,成为养殖业第一股;第二名的温氏股份总市值亦高达1784.87亿元,远超第三名圣农发展298.47亿元的总市值。

2019年猪肉的行情真可是应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调侃“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上天”。

事实上,养猪是一个强周期行业,通常一个完整的周期为3年至4年。随着猪肉价格趋稳,猪肉股或也将进入新的周期。

猪周期的逻辑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是猪周期标签。

在我国生猪市场,中小养殖和散户占据了绝对规模。与规模化养殖不同,中小养殖户和散户对市场供给和价格的变化并不能提前应对,只能被动承担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事实上,中小养殖户和散户,从某种程度上和资本市场中的散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生猪养殖的中小户及散户“追涨杀跌”的是猪价。

与规模养殖不同,中小养殖户及散户无法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进而无法预测后期猪价走势,只能盲目随着猪价的涨跌,或者盲目扩张扩产,抑或是恐慌退出。

此外,猪肉的生产周期长,一头猪从妊娠到出栏,大约需要6-9个月,这也意味着一旦遇到疫病问题,出现价格波动,想要通过供需调整价格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周期。

虽然,生猪养殖是个强周期行业,但并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的印钞造福能力。在养猪大户中,以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的表现最为亮眼,二者的市值均一度超过2000亿元。特别是牧原股份的实控人秦林英家族,财富值荣居《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15位,超过了很多互联网、房地产等企业大佬。

如此好的生意,亦引得不少大佬跨界而来,今年年初,房地产大佬万科跨界养猪便是很好的案例。

除了原本根植于养殖行业的龙头元老外,不少企业亦是纷纷跨界加入养猪阵营,其中,最早提出进军养猪行业的便是互联网大佬——网易丁磊。不过,网易的养猪之路似乎走的并不顺畅,“丁家猪”至今没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网易并不孤单,除了今年年初宣布养猪的万科,早前京东在刘强东的批准之下,正式宣布成立京东农牧公司,进军养猪业。

A股养猪哪家强

目前,A股的上市企业当中,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包括: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合作两种养殖模式。在众多生猪养殖农户当中,仅有牧原股份是唯一一家坚持全程自养的上市企业;而同期的竟对温氏股份、信息网等上市企业均是采用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结合的模式。

不同的养殖方式最终造成不同的经营成果。

按照同花顺行业分类,以截至2020年9月17日总市值前三名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及圣农发展为例。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的毛利率高达62.4%,远超温氏股份、圣农发展的26.93%及23.08%。事实上,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相比于圣农发展及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的毛利率整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毛利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毛利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亦是越高。

牧原股份前身是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系秦英林和钱运鹏于2000年共同出资成立,于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商品猪、仔猪、种猪,是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育种企业。

一个月之前,第一上海证券发布研报称,认为牧原股份是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坚持自繁自养模式下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其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将带来长期持续的领先优势,目标股价能到150元。

为什么摆脱不了猪周期?

2006年猪蓝耳病的爆发导致生猪大量死亡,产能出清加上产量下降导致了猪价一路上涨,直至2008 年开始正增长,产能才逐渐恢复。

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伴随蓝耳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疫情,猪肉攻击再次减少。2015年3月,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之下,大量散户被迫从市场清退,母猪存栏量偏低,猪肉价格再次开始上涨。

2018年随着辽宁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事件,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急剧下滑,猪肉价格再次飙升,使得网友发圈调侃“2019年最成功的投资便是年初买的五花肉”。

复盘过往,猪周期一直在重复上演。相比之下,鸡周期、牛周期、羊周期,这些猪肉的替代品却很少被提及。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猪肉不能被替代?

据四十人金融论坛文章显示,2018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404万吨,牛肉产量644万吨,羊肉475万吨,禽肉1994万吨。其中,牛、羊肉的产量仅是猪肉产量的零头,而产量最高的禽肉亦不到猪肉产量的一半。从产量上,无论是牛肉、羊肉抑或是禽肉均不足以替代猪肉。

此外,由于养殖的特征成本不同,猪肉可以圈养,而牛、羊却往往采取放养的方式,显然圈养的猪肉更适合规模化养殖。即便同是圈养,养殖场一平方米可养一头猪,而一头牛则需要4至6平方米的牛舍面积。

如此看来,猪肉周而复始的波动似乎不可避免。此次,养猪大户牧原股份被机构大幅抛售是否意味着猪周期即将迈入新的阶段,尚且不得而知,但据猪e网数据显示,从8月至今,猪肉价格存在明显的下滑态势。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