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公式不灵了?《信条》《花木兰》口碑双双遇冷
影院复工已近两个月,《八佰》《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影片构成的复工档最终累计实现近70亿票房。
原以为《信条》《花木兰》两大强IP能继续发力,成为复工后的强心剂,结果双双扑街。截至发稿,《信条》和《花木兰》的票房分别为3.19亿元和1.06亿元。有院线经理表示:“好莱坞电影这两年确实不行了。”
一组数据也显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票房中的比例正在降低。
2012-2019年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总票房中的占比,由51%下降至36%;国产电影的各项评分也在碾压式地超过好莱坞电影。
图/虎嗅
从近期上映的电影《信条》和《花木兰》来看,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再次爆冷。前者上映7天后,中国票房仍不足3亿元,豆瓣评分仅有7.8分,成为诺兰执导电影中评分较低的作品;后者还未上映就已经遭遇口碑滑铁卢,鉴于中外国情的差异,《花木兰》在国内外的口碑也相差甚远,比起烂番茄新鲜度76%的高分,其豆瓣评分仅有4.7分,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及格的分数。
去年也有多部好莱坞大片接连扑街,其中《星球大战:天行者的崛起》国内累计票房仅1.43亿元。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60亿美元中,有超过40亿美元被中国本土电影占据,《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均跻身票房前五名。反观好莱坞电影,仅有《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两部作品跻身前十。
这意味着,好莱坞票房公式不灵了吗?
图/猫眼数据
诺兰失意、《花木兰》口碑滑坡
9月4日,诺兰新片《信条》在国内上映,作为复工后首部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信条》的出现,算是给影院市场一针强心剂。
影片延续了诺兰一贯的时间游戏,以“烧脑”为噱头进行宣发推广。豆瓣评分显示,《信条》目前只有7.8分,成为诺兰作品中评分较低的电影。多位豆友提到,影片快感低下,前半程剧情枯燥,使人昏昏欲睡。有用户戏言,看这部电影不如去看文艺片,同样是无聊,文艺片还能睡个好觉;《信条》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你连觉都睡不了。
有评论提到,我们相信诺兰的电影可以精密地逻辑自洽,但观众厌倦了诺兰的时间游戏。更有作者直言:你可以欣赏一块机械表的精密复杂,但是你会被这块表感动得哭出来吗?
当然,也有诺兰的信徒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有人反驳道,也许一块机械表并不会让你哭出来,但如果你一辈子都研究机械表,那它就能让你哭出来。“可能我比较慕强,我很敬慕工业化,喜欢宏大的、精妙的系统。”CC是诺兰的粉丝,她称自己第一遍看《信条》时并没有完全弄懂诺兰的逻辑,但她表示自己可以多看几遍。
“多刷”也成为了《信条》的宣发策略之一,在官方提供的物料中,“电影至少二刷”被标粗、标红。但从观众评论来看,不少人已经在“一刷”时就被劝退,剔除情感共鸣后,《信条》带着冰冷的疏离感。
一位业内人士有相反的看法,他告诉我们,《信条》票房失利在于曲高和寡,从艺术角度看是很成功的,但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很多观众还没有这种审美,“说得粗暴点,还不配看懂”。
猫眼数据显示,《信条》的受众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并且超过92%的观众学历在本科及以上,80%的观众为男性,42.7%为白领。基于目标群体的锁定,《信条》的宣发策略依旧是主打烧脑片市场,通过KOL提前看片,加深影片烧脑的市场印象;并推出影片“预习考点”等宣传物料,让观众在观影前提前了解“祖父悖论”“熵增熵减”“钳形运动”等高概念。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院方给出了超过30%的排片率,《信条》却并未如预期一样大爆。上映七天后,《信条》国内票房不足3亿元,甚至比不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首日2.78亿的票房。但在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他海外市场,《信条》依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上映首周,就轻松拿下周末票房冠军。
错峰出行的迪士尼动画改编电影《花木兰》,也随之在国内上映。鉴于疫情,迪士尼推出了“线上付费观影+线下票房售卖双管齐下”的销售方式。从国外观众反应来看,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达到了76%,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反观国内,《花木兰》的豆瓣评分只有4.7分,“尴尬”成为被多次提及的关键词。有评论认为“让外国人拍中国人的故事就是个失败的决定”,还有人表示,”看完《花木兰》,感觉迪士尼欠我一张电影票。”
业内人士预计,受口碑因素影响,《花木兰》在国内票房收益或会有所折损。
好莱坞电影缘何扑街?
去年,好莱坞电影票房失灵就已经显露出来。IDW传媒控股公司高级顾问、美国-亚洲研究所董事克里斯·芬顿表示,“这绝对是好莱坞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的最差表现。”他提到,在2012-2013年,有些周末中国票房90%都是来自外国电影。
对于变化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观众日益成熟的表现”。影评人周黎明说,“2019年年初没有预料到《哪吒》这匹黑马,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动画电影;《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少年的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青少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一部最好的电影合集,一部政府鼓励的、最能引起公众共鸣的爱国主义电影。”
另一个原因或许来自中国观影人群的结构变化。Artisan Gateway统计,去年中国新投放屏幕近2万块,总计达到8万块。这些新增银幕多位于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地区,过往小镇人群的观影口味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本地电影,而非外国电影。
除此之外,好莱坞在美国本土市场也遭遇了危机,越来越多观众选择在家观看奈飞、亚马逊、葫芦等网站制作的流媒体内容。为此,好莱坞不得不寻求与中国投资者合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影的海外创收。根据“解读”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投资者参与的电影占美国票房的比重为20%,而在五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8%。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好莱坞有意识地使演员、主创等人员背景更加多元化。数据显示,1996-2004年间,54%的好莱坞电影中至少有一位外籍主演,并且34.6%的好莱坞电影选择外籍导演执导。在拍摄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影时,好莱坞也会根据海外本土特色,选择在当地较有号召力的演员。比如,在影片《花木兰》当中,迪士尼就选择了国民女神刘亦菲主演。
此外,在过去数年英雄片的洗礼下,好莱坞电影开始朝着“高概念”方向发展,炸车、炸飞机,打造宏大置景和特效,有时会因此忽视文本的重要性。这使得后期在好莱坞影片中的地位日渐凸显,1994年,后期人员在好莱坞的比重仅在15%,到现在已经扩张到41%。
用高投入换取高回报,这一公式一度非常灵验,就像《信条》里说的,它不需要观众去理解电影,只要感受即可。但近两年,观众已经不再买账。《2018年北美电影产业发展报告》统计,在北美本土票房排名前50的影片中,有29部海外票房收益超过了本土,甚至有本土销售不佳的电影,在海外表现出色从而扳回一局。像《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古墓丽影:源起之战》《憨豆特工3》等电影,北美票房不足6000万美元,海外收益纷纷过亿。
图/《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剧照
国产电影真的能够扛起票房大旗了?业内人士对此更为谨慎。《疯狂电影圈》作者、编剧莫争认为,去年好莱坞电影营收不利,只是特殊年份下的结果。“电影一般有周期的。有时大片云集,有时相对欠收。去年的好莱坞相对弱、国产片相对强,但现在就谈国产电影和好莱坞分庭抗礼,我觉得不现实,起码五年内,这个局面不变。”
莫争表示,绝大部分中国电影,包括很多票房领先的电影,都不同程度地学习了好莱坞经验,经过变相的本土改良和加工,才能达到近年这种进步。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提到,排片经理对电影市场的控制,也是造成电影票房分流的部分原因。
猜你喜欢
《庆余年2》,中国IP工业化开发的一次跨组织协同样本
迪士尼与腾讯分别在产业协同领域的成功实践,可以作为未来中国内容产业IP工业化开发的两个范本。《哪吒2》明年上映?光线传媒暴涨,老板身家日增16亿
3月20日,A股光线传媒股价迎来暴涨,截至收盘大涨18.04%,报8.9元/股,日增40亿市值,当前总市值达261亿元,这也让老板王长田身家同样迎来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