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中国,星巴克一起做投资
近日,星巴克中国已与红杉中国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星苒(上海)投资合伙企业。
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共有两大股东,分别为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深圳红杉安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深圳红杉安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该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据了解,未来双方将开展战略投资,在新生代餐饮和零售科技方面进行商业合作。
做投资,星巴克选择了“队友”红杉中国
红杉中国与星巴克的合作始于5个月前。
2020年4月27日,红杉中国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其已与星巴克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开展战略投资,在新生代餐饮和零售科技方面进行商业合作。
彼时,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这次合作能够为我们的成员企业提供一个进行商业化测试,并扩大创新规模的强大平台。我们期待与星巴克携手将中国消费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新的高度。”
对于与红杉中国的合作,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彼时提到,“通过此次战略合作,我们希望携手更多拥有相同价值观并具有领先创造力的本土创新企业,共同推动中国新零售体验的持续革新,为我们的顾客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塑造以价值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并助力星巴克中国数字化创新的全面提速。”
这意味着,与红杉中国的合作,能够帮助星巴克更好地在早期发掘零售领域的全新创意,创造更多战略投资机会,从而进一步实现中国业务的发展。
同时,星巴克表示,在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中, 星巴克将积极探索零售业务各个层面的数字化创新机会,凭借数据化分析、建模和决策能力,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加强营运前后台业务,以机器学习和智能化预测工具对星巴克在中国不断增长的零售业务进行管理,并通过精准的实时库存管理,进一步优化星巴克供应链。
2019年年初,星巴克曾出资1亿美元,与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风投机构Valor Equity Partners(以下简称“VEP”)共同创办Valor Siren Ventures投资基金,旨在挖掘食品零售行业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公司。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和美国,作为星巴克全球增长最快且最具活力的两大市场,正在同时发力前瞻性的创新商业合作,积极重塑全球现代新零售体验。”彼时,凯文·约翰逊表示。
终于,红杉中国在咖啡领域出手
虽然红杉中国并未对其投资咖啡相关领域的计划进行回应,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红杉中国对于咖啡赛道的布局已经开始。
2020年9月2日,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宣布已于2020年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老股东峰瑞资本跟投。
在之前的几年中,任凭中国互联网咖啡品牌如何“厮杀”,红杉中国从未出手投资任何一家新兴咖啡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三顿半创办于2015年,最早除了挂耳咖啡产品之外,还推出了各种跟咖啡不相关的产品,比如巧克力、粽子等。根据创始人的透露,三顿半意味三顿饭之外的那半顿,所以取名三顿半。
值得注意的是,三顿半是红杉中国最近五年在食品饮料领域投资阶段最早的一家公司。由此,红杉中国对于中国咖啡市场的信心已然显现。
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中国咖啡市场空间还有巨大潜力。
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也表示,咖啡本身对新消费人群在口感和精神需求上都很讨好,具有“中高客单价、高频次、高毛利”特点,咖啡行业确实存在大的机会。
但是,对于创业与早期投资来说,尽管中国咖啡市场在蓬勃发展,但基本上各类细分赛道基本都有大公司入场,拼运营效率、供应链能力、资本实力,初创公司很难与其竞争。
实际上,不同品牌定位以及文化定位的咖啡品牌会吸引不同的咖啡受众,这种市场客观情况会出现一种情况,即出现集中度比较高的头部品牌之外,还会有许多长尾型的中型规模品牌。
因此,能否找到相对的市场空白并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是市场留给创业公司及VC/PE的考卷。
此次,与星巴克成立基金,是否意味着红杉中国将与星巴克一起寻找如三顿半一类相对早期且在细分领域占据优势的零售行业初创团队,并在相关产业链进行深耕布局,以逐渐形成生态?这一问题的答案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星巴克新CEO宣布上任100天计划:回归初心,重新明确社区咖啡馆定位
对于中国市场,Brian 表示需要了解实现增长的潜在途径,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Swiss-Mile完成2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贝索斯旗下基金、红杉中国领投
其他投资方包括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Amaz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和 Armada Investment,老股东线性资本继续加码支持。从星巴克突发换帅,看大企业的接班难题
星巴克是一家全球顶尖的杰出企业,霍华德·舒尔茨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杰出企业家,但其却在企业接班传承问题上屡屡受挫,这值得商业界的其他企业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