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成功,何小鹏如何认知升级?
三个月前,何小鹏在微博上为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年轻人加油打气。“我一直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长期乐观,短期悲观。要在达到‘乐观’之前要反复修炼自己,不光修炼外在技能,更重要的是锤炼内在心理和思考方式。”
今夜,小鹏汽车赴美敲钟。在何小鹏的跨界创业中,这是一个里程碑。从创办UC到被阿里收购,再到独自带领小鹏汽车成功上市。何小鹏一直在不断锤炼自己的内在心理和思考方式,在创业的认知与思考、创业的角色上,都有了质的升华。
UC时代的何小鹏:最优秀的产品人(2004到2014年)
在给湖北年轻人的这封信中,他告诉年轻人:别害怕做选择,一些时刻,人生真的只是“跳下车”那一瞬间。
他的发言权确实来自他亲自“跳车”的那一幕。
1999年,何小鹏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开始求职。他曾向媒体描述,当时,他的导师给同学们推荐了3家企业,美资外企亚信和两家国企。他们同坐一辆大车,导师吩咐,“想去哪个企业面试就在哪儿下车”。
车子最先开到亚信,这是一家在当时掌握领先互联网产品技术的外企。何小鹏和另外3个人一起下了车,导师让他们“要想清楚一点”。于是,另外两个人回到了车上,另一个人面试遭淘汰,而何小鹏顺利进入亚信。
外表朴素、憨厚,性格上却迷恋未知的他,开启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人生。
到了亚信,普通家境的何小鹏开始为赚钱而努力工作,从开发部、运维、测试,到客户服务、售前售后,他都做过。在那里,何小鹏开始奠定自己“互联网产品人”的基因。
2004年,正值互联网创业潮掀起的前夜。Google在8月份的IPO是当年最热门的商业传奇之一,其股票一路飘红,公司表现出了良好的财务状况,其容量达 1GB的Gmail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使得业界同行纷纷效仿。竞争激烈的PC市场,使得IBM接受现实,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那是一个后PC时代,互联网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也是在这一年,何小鹏选择了一个有潜力、较早期的领域,手机浏览器。随即,他和梁捷组队创办了UC优视。
在广州,在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出现之前,何小鹏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最优秀的产品经理。他有着一整套的产品方法论,不断推倒重来是何小鹏的核心产品方式,比如他会先提出100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亲手推倒99个,最后选一个。
在UC有这样一个说法,产品是1,其他都是0,而这个1的领袖就是何小鹏。
这样的产品劲头得到了丁磊的点头。丁磊觉得UCMail和UCWeb做得不错,向何小鹏提供了80万的借款和网易的服务器,还把自己的办公室借给他。
创业伊始,和大部门创业公司相同的困境便是资金。当时一穷二白的何小鹏从没想过会做成一家有数千员工、十亿级收入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前三年的UC都处于资金匮乏的挣扎之中,最大愿望便是活下去。
尽管他也时常经历账上没钱每个月都要出去找钱的阶段,但是他的钱来的还是比较幸运。
那时,李学凌的办公室正好就在丁磊隔壁,何小鹏和李学凌就经常在办公室聊天。李学凌离开网易后,就把俞永福介绍给了何小鹏。
何小鹏认识俞永福的时候,俞永福还在联想,他想投资UCweb,却没有通过。于是俞永福找到雷军希望他以个人的名义投资,而雷军的想法是俞永福去,他就投。
恰逢此时,随着UC规模地不断扩大,作为产品经历的何小鹏其实渐渐暴露出对公司管理的短板。他在出去找钱的时候,名片上印着副总裁的头衔,一方面他是怕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好说自己是CEO,另一方面,他随时等待着一个合适的人选加入他们。
这个背景下,俞永福上阵开始补齐何小鹏的短板。
2006年,俞永福离开联想加入UC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整体运营。加入UC后,俞永福成功领导公司在业务模式、管理、团队建设和资本运作层面发生变革,这使得UC在三年内取得了超过100倍的业务成长。
有分析称,正是在俞永福的主导下,UC进军了游戏、海外市场,对于UC估值提升意义重大。随着UC越来越出名,何小鹏一直在公司背后潜心专注产品,内敛的性格也使得他几乎不对外发声。
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给何小鹏上了一堂“舍与得”的创业课。
雷军投资后,让UC放弃了原本和运营商合作的温饱生意,转而发力C端市场。雷军和俞永福都很坚决,认为这对UC未来而言,不是一个“专注、极致、快”的方向,UC如果希望在用户服务和商业模式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全面发力C端用户市场。
这个决定何小鹏想了很久,但是他相信雷军相信俞永福,便狠心放弃了。
虽然当年B端的生意是UC的最大营收,放弃业务后营收迅速下降,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C端业务迎来了新的爆发,长远效益远超最初的业务。“应该放弃得更早一点的。”10年后,他表示这件事对他影响深远。
俞永福在圈内一直以整合能力强而传名,何小鹏也在不断观望和学习,比如俞永福曾大刀阔进行收购与兼并的案例。
而俞永福加盟后,UC进入发展的快速通道,进行了一场持续15个月的团队扩充运动,陆续收购了十几家大大小小渠道类、工具类的公司。这让UC估值水涨船高,和各方资本交易传言越来越多。
最终,UC在成立十周年的时候被阿里巴巴收购了,成为了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并购整合。何小鹏由此变成百亿富翁。UC进入了另一个时代,他也开始进入“何小鹏”的下一个时代。
造车中的何小鹏:向企业家转变(2014年到2020年)
财富自由之后,何小鹏并没有选择“退休”,反而开启更难的创业生涯,进军智能汽车。
另外,儿子的降生让刚刚从阿里离职的他有了更深的目标感,让他下定了第二次创业的决心:“是不是我应该做一件让我儿子更骄傲、更开心的事情。所以在那一刻,我才想到也许我应该走出原来的舒适区,能够走到一个更大的一个变化的场景去。”
2014年6月,特斯拉对外开放所有专利,鼓励其他企业开发电动汽车。特斯拉的开源让何小鹏看到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可能性。那时UC刚被阿里收购,何小鹏在经验与财富上都获得了丰厚的积累,加入到了投资人队伍中,正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2015年,他开始all in。这时候的他已经由“产品人”开始向“企业家”转变。他挑起ceo的担子,从产品到战略发展再到未来,甚至接受采访、都亲自下场。他的一言一行,就如其名字一样,代表着小鹏汽车动态。
“你会发现他做汽车之后,改变和进步都很大,如果说UC时代他还是产品经理的角色,现在则更多是一名企业家的角色,事业规模和高度都跟以前不一样。”合伙人黄荣海说。
第二次创业,何小鹏站在的位置已经和当时UC创业时截然不同。当时创业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嫉妒”老板月赚5万多,自己只有几千块。创业小鹏汽车时,已获得财富自由。现在需要继续探寻“自我”。这一次,他也表示将all in 10年。
何小鹏并不懂汽车。作为一个传统的互联网人,何小鹏站在产品的角度看,他认为智能化+PC、智能化+汽车在未来都是一种趋势,更何况在出行上中国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何小鹏说:“如果一个人懂汽车的硬件又懂一点点软件,那么他成功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当然只做软件也可能成功,在汽车这个行业里面。” 这是他进入汽车行业中的原动力。
何小鹏用4个维度来看跨界创业企业:战略、资本、管理、运营。
他向雷军学习颇多。第一次创业,雷军就是他的贵人,何小鹏从不吝啬对雷军的崇拜,日常微博提及、合影颇多,甚至真金白银支持。
在小米IPO第二天,他斥资1亿美元买入小米股票,这小米股价首日尤其重要。当时小米破发跌超五个点。在他及其他友军的支持下,第二天小米就上涨了13.1%。
从企业层面而论,小鹏似乎也在积极地“米化”。比如,制造业+互联网思维、提倡高性价比、销售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方式、选择喜欢智能化的年轻受众。
此前,何小鹏也在客户维权事件中受到磨难,他需要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
2019年小鹏汽车发布的2020款G3车型。新车补贴后售价为14.38万~19.68万元,升级刹车,助力等配置,拥有最高520km的综合续航里程。
但部分购买小鹏汽车的老车主认为小鹏汽车隐瞒了即将发布新车的事实,让他们以综合补贴后售价18万的价格,购买了续航和功能都不及新款的2019款G3车型。事件愈演愈烈,甚至还有车主举起了横幅。
此事之后,一连数天,何小鹏整个人枯坐在办公室里。“为什么自己做了更好的产品,却背负了骂名?”
公司开过无数的总结会,而他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在这几年发生巨变。对他而言,如何真正有效地迭代才是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停留于挫败的情绪。
何小鹏习惯总结事情的本质。两天的时间他从困惑、不解、伤心、反思到直面,总结来说,他认为这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在变化的场景,用正确的逻辑,得到错误的效果。”
“当我们斤斤计较地、功利地思考对客户的服务时,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傻傻的爱,不计算回报地付出,才会让客户感受到发自真心的关怀。”
在离新车P7的上市发布的时间为数不多,何小鹏给全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最重要的一句话是:“All in 销服(销售服务)”
这次新方向,或许和此次挫折不无关系。何小鹏说:“评估一家企业有没有足够的Power,有没有足够的潜力和内力真的看它变化的效率和它获得的价值。”
这跟黄荣海对老友的认知不谋而合。他形容何小鹏最大的特征就是“擅长总结,不断地变化”。
在过去,何小鹏的运营策略一直是一快遮百丑,跨界创业要抓好自己的节奏。
但是汽车行业却不同。汽车是最难最复杂的硬件,“汽车是唯一一个每年卖给1000000+消费者,超过10000+零件,超过1000000+行代码的产品。”
互联网用户看的是长板,而任何一个点没有做好,在硬件上就会挂掉。做互联网的时候特别注重长板团队的建设,而做硬件这些方法都要调整。
互联网并不太重视品牌与销售,因为互联网用户是口碑制。而硬件上并不是这样,在营销、销售、品牌建设上需要很大投入。硬件的利润极低,而互联网的利润较高。
可以看到,何小鹏的格局在一点点在变大,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升华。
“一些创业者是技术或是产品经理出身,只追求用户体验,觉得赚钱是可耻的事情,赚钱可能会伤害到局部的用户体验,但把赚到的钱投入到研发、渠道、内容、产品上去,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户体验。商人思维才能让你的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才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改变更多。”
企业如何才能走得更远?何小鹏说最近他才意识到,发展是站在企业利润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速度。这一点对他的冲击很大,至少在此之前他更看重速度。但反思来看,企业的毛利更强,代表你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能够更多,反观一些发展稳定的国际主流车企,每年基本保持10%的研发投入比例,用来支撑技术、创新科技的开发。这也是支撑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点。
何小鹏最近给小鹏汽车定了一场新的核心战役。他觉得,每个企业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短板,期望能够让自己的长板变长,同时让自己的中板进一步向长板弥补和靠近。
他表示,新造车企业容易死掉的关键点在于,资源整合(钱、市场、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不过在这些方面,他都展现了自己的超强能力,实现自己的突破。
几年时间,何小鹏融到超过130亿,在广州天河区的小鹏汽车智能产业园,招募了超过4000名员工,高层次的海归科学家,流水线上工人或者是江湖气息的销售。
这位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今年迅猛地冲向了最为复杂的汽车制造——脱离代工厂,自主制造生产汽车,这包括需要获取生产资质、拿地,建工厂,招募工人种种环节。何小鹏开始应付不同链条上的人,满足客户,而人是世界上最难理解和满足的动物。
他的愿景是彻底改变驾驶方式:有一天,人们不再是手握方向盘,眼看前方开车。要知道那可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驾驶姿势。
黄荣海表示,何小鹏更愿意看向比远处还要远一些的前方。“昂头看天,抬头做事,低头走路,相当一部分人是低头走路。但是抬头看路,我们可以看到前方是昏暗、黑暗的,你要告诉他,你要相信再往前走,它是黎明甚至它是是阳光的。“
“我没有偶像。”他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一点来说,“何小鹏人生”已经成为了何小鹏最好的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