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金贷市场回暖:坏账率降到10%,月利润60%以上
疫情之下,出海东南亚和印度的现金贷,一度遭遇重挫。
多国封城,逾期率飙涨,放一笔亏一笔……在此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歇业、裁员,或给员工放无薪假,进入冬眠状态。
但几个月过去,印度市场已开始回暖,市场上约60%的现金贷玩家已恢复放款。
一些印度现金贷从业者发现,目前印度市场“首逾率在35%-45%之间,坏账在7%-13%不等,和疫情前相差无几”。
一些平台能做到月利润60%以上,3个月时间,本金就可以翻4倍。
而曾经下线的平台,开始排队要求上线,几十家平台扎堆出现。
疫情肆虐,政治紧张,在如此风谲云诡的环境下,印度现金贷能平稳恢复,穿越风险吗?
1
回暖
7月,印度现金贷市场开始复苏。
此时,印度的经济正在逐渐恢复,失业率重回疫情前水平,民众手头上有了收入。
一些现金贷从业者开始尝试着恢复放款。
印度卫生部根据疫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印度分为红色、橙色和绿色三个区域,进行分级管理。
红色是疫情严重区域,绿色是28日天无新增区域,橙色介于二者之间。
“从4月开始,就有一些人针对疫情较轻的绿色区域放款,同时对橙色和红色区域少量放款对比。到了5月,恢复放款的人越来越多了。”印度系统服务商陈小白称。
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红色、橙色和绿色区域的数据,竟然都差不多。
也就是说,疫情的严重程度,和用户的还款情况,竟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实际上,除了印度的某几个区域有老赖、数据表现不好之外,印度全国的其他数据都差不多。”印度中介李海洋称。
“我们7月尝试性放款,数据确实好到惊人。”一家头部现金贷平台的创始人邓坤称。
他们只放了100来万,“月利润却是70多万,相当于月利率70%”。
这个数据让他颇为意外。
8月,印度现金贷市场开始爆发。
李海洋表示,印度市场已有约60%的现金贷玩家恢复了放款。
“贷后表现还算不错,首逾率在35%-45%之间,坏账在7%-13%不等。”陈小白说。
“综合新老用户来看,坏账率到10%肯定是没问题。如果只是老客,坏账率到5%都没问题。”印度现金贷从业者徐凯称。
这个数据,和疫情之前已相差不大。
陈小白表示,目前他们的客户中,放款量每天几百单的居多,“一些大甲方,放款量在3000-5000单之间”。
“如果系统、风控、信审、催收都是自己的,日放300单可以盈亏平衡,日放500单就可以赚钱。”徐凯说。
邓坤也开始撒丫狂奔,“每天放款上百万,现在的数据表现也稳定,每月60%的利润问题不大”。
每月60%的利润,三个月的复利,就是本金的4倍。
这些数字,让所有的人陷入疯狂。
突然间,现金贷平台都开始喜大普奔:“印度市场恢复了。”
已经停止放贷的平台,开始拼命买流量,跪求贷超上线。
“现在很多人都排队等着上线,如果不能插队,还骂人。”一家贷超平台的老板称,现在在排队的平台,已经有几十家。
这些平台大多在过年后开始进入印度,却遇上了黑天鹅疫情,亏损严重。
“大家想把亏的钱再赚回来。”邓坤非常明白他们的急迫心情。
尽管印度市场开始恢复,但还没有全面觉醒。
多位现金贷从业者表示,市场上的放款规模只恢复到疫情前的50%-60%。
“2月份高峰期每天放2000-3000单的,现在只放1000单左右。”李海洋说。
而从业者们预计,要到9月,甚至10月,印度市场才能全面复苏。
2
风险
尽管疯狂,但很多印度的现金贷玩家都感觉如履薄冰,是在刀口舔血。
“富贵险中求。”邓坤说,现在的印度市场就如火中取栗。
这是因为,印度市场目前存在三大风险。
最大的风险,是疫情。
到8月20日上午10点,印度的确诊人数已超过283万,死亡人数接近5.4万。仅在过去24小时里,印度就有6.9万例新增确诊。
“怕疫情到一个点上,炸了。另外,很多人复工去了办公室,办公室里要是有一个人得了新冠,全部都得凉,那时只能停止放款。”徐凯说。
而大家最怕的,还是封城。
“一旦封城,逾期就会猛烈爆发,亏得你底裤都没有。”但邓坤判断,再出现封城的可能性不大,“一旦封城,饿死的人可能比病死的人还多”。
第二大风险,就是中印关系。
6月下旬,印度已经下架了TikTok在内的59个中国APP。
是否会牵连到金融APP,目前尚不可知。
“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换壳,切换掉中国的主体,换成其他国家的公司。”邓坤称,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在加班加点,赶在一个月内将公司主体更换。
但这样的操作有多大效力,邓坤不好判断。“穿透手段够强的话,什么样的壳都会被击穿。”
第三大风险,就是监管。
对此,邓坤是有点担心。
最近排队上线的玩家都很疯狂,他们急于将疫情前的亏损赚回来,“所以砍头息特别高,吃相特别难看”。
而这种收割心理和疯狂的吃相,可能带来两个恶劣的结果:市场被急速做烂,或者引起监管注意。
最近的监管势头,并不好。
印度警方在一周前抓捕了地下钱庄大佬Luo Sang,据说涉案金额高达100亿卢比。
而这位大佬,曾经帮很多现金贷平台进出资金。
“导致现在去印度的钱,进不去,也出不来。”邓坤称。
而不久之前,印度针对第三方、第四方支付和真金游戏,进行了一轮严打。
“这次严打针对的是资金管控,而不是针对现金贷。”李海洋称,但这影响了一些支付对接。
邓坤觉得,这些都是金融监管趋严的信号。
基于这些风险,一些玩家变得保守。
“回本之后,迅速抽回本金,剩下利润在里面滚,每个月再抽回一些利润。”这是邓坤的策略,“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要贪心”。
3
未来
尽管风险点不少,但疫情也给印度市场带来了机会,极大地重塑了印度现金贷的格局。
对于参与者来说,疫情让印度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被“保鲜”——很多准备落地的玩家进不来了。
“新的甲方难进了,但去年进入印度的甲方,现在都在赚钱。”一位印度贷超从业者表示。
徐凯认为,目前形势,对于已经落地的现金贷很有优势:“数据一直在跑,数据越多,模型越好,也没有新的人进来抢蛋糕。”
孟买城景
实际上,和东南亚国家相比,印度的进入门槛更高。
“目前在印度展业的现金贷,都是在印度市场还存在很多未知性的时候就开始筹备的,它们都是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印度市场的。”陈小白表示,它们的做法,也相对规范。
因此,如果新玩家的进入速度变慢,市场“被做坏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印度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比如说,这里的多头借贷并不严重,还远没有到中国市场一个人借几十个平台的程度。
大家都觉得,印度这个市场,是可以深耕下去的。
印度的监管趋严,反而有利于这个市场的发展。
“比如说,这次对第三方、第四方支付和真金游戏的严打,对合规的现金贷就很有好处。灰产被挤出了市场,大家都会想着让市场变得更合规。”李海洋称。
而这些,都将延长印度市场的生命周期。
因为印度市场存在的几大风险,一些玩家不敢加入这场火中取栗的游戏。
他们选择开拓新的战场,进入非洲,聚焦尼日利亚等国。
还有一些公司两边布局,都不想落下。
印度和非洲,谁将成为2021年的中心,现在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