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蚂蚁集团这条鲶鱼?银行像个“大姑娘”
大学的男生宿舍谈论的话题很多是女生,女生宿舍在谈论什么?很多人说:她们其实也在谈论男生,看的小电影有些比男生宿舍里的还重口味。
想想也可以理解,荷尔蒙这东西不是只存在于男性身体里的,不过大姑娘家家的除了宿舍肯定要比男性更加矜持一些,这无可厚非。
对于蚂蚁集团,银行一方面以助贷、联合贷款的模式依赖其获利,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太主动、让利太多有些掉价,这不免有点大姑娘般放不开的感觉。
1、
蚂蚁集团在官宣IPO之后,就进入了多事之秋。
《蚂蚁金服卡住银行咽喉?有银行被要求清理与蚂蚁的合作》一文中提及了蚂蚁集团的新变故,总结来说就是:蚂蚁集团越来越强势,银行越来越没有议价权;监管授意“不准增量,缓慢降低,直至清退”。
有形之手调节市场,这本是理所应当,监管的态度没什么可说的,但银行的心理就有意思了:一方面眼馋蚂蚁集团的客户,一方面觉得分出去的钱多,问题是:谁逼你合作了?
市场上的助贷机构不在少数,助贷市场本身就高度市场化,选择蚂蚁集团还是腾讯金科又或是其他中小助贷机构合作都是银行自身的选择,选择背后的驱动力无外乎就是赚钱嘛。
利润揣进兜里了然后嫌少,你究竟是要怪对方太强大,还是怪自己太弱小?存贷汇可是刻在银行骨子里面的业务啊,被人喧宾夺主难道还是一件值得炫耀彩的事情?与其成天嚷嚷着别人太强大,不如让自己先变得强大。
不可否认的,以蚂蚁集团、腾讯金科为首的巨头系在数据上已经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银行想要破局绝非易事,不过央妈为这群不争气的儿子(或者说女儿)把竞争门槛拉低了很多。
2、
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二代征信系统正式上线,堪称"史上最严征信系统"。
此前,巨头系产品以及各消金、小贷公司、P2P、助贷机构经营的互联网贷款产品基本都接入了百行征信、央行征信,同时百行征信和央行征信与2020年7月17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最重要的是,以花呗、白条为代表的信用付产品,也逐步接入央行征信。7月23日,读懂新金融在《重磅!花呗数据正逐步接入央行征信,未来将覆盖全部用户》一文中提到:大批花呗用户的数据正以"服务升级"的形式,接入央行征信;同时,京东数科也于2019年开始将数据分批接入征信。
这意味着,央行征信正变得空前强大,大中小金融机构、线上线下的信贷数据“百川归海”,与数据配套的还有政策,银保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为商业银行开疆拓土打好了政策基础,虽然能够弯道超车的银行并不多。
3、
监管授意“不准增量,缓慢降低,直至清退”,那未来蚂蚁集团该如何自处?
蚂蚁集团的信贷生意能做得多大?十万亿元,百万亿元?那是不可能的,消费金融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去支撑,况且要是真到了那个规模,无论蚂蚁集团如何自证都怀璧其罪,“把支付宝送给国家”的那天也就来了。
中小银行会不会停止和蚂蚁集团们的合作?
首先我们要明白,与蚂蚁集团为首的巨头系形成竞争的,只有大银行,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六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少数几家区域性银行,而其余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完全没有和巨头系掰手腕的能力。
蚂蚁集团为首的巨头系即使有一天失去了大银行,但不会失去中小银行,中小银行也离不开巨头系。即使未来大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足够强大了,中小银行也不过就是在乙方名单里加几个同行而已,将合作分流出去一些,影响不到蚂蚁集团的基本盘。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领先世界,但是带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却不是以银行为首持牌金融机构,难道银行们不该反思吗?蚂蚁集团们,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不过是一条鲶鱼,它们不过就是让银行的钱赚的少了一点、难了一点,银行有什么可矫情的?
小明考300分,看到隔壁家的省状元小王考上清华就觉得难受,这才是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