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亏损3亿,因虚增2亿营收被罚40万,美国巨头惠而浦在华败退?
入华26年,但美国白电巨头惠而浦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0年一季报显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系惠而浦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下称“惠而浦中国”)实现营收8.82亿元,同比下降近40%,期内亏损1.07亿元。
除了业绩下滑外,近日,证监会对于惠而浦中国此前信披违法、虚增营收一事的处罚正式落地。
惠而浦中国8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证监会安徽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该《决定书》,安徽监管局对惠而浦中国信息披露违法一案现已调查、审理终结。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包括:对惠而浦中国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金友华(惠而浦中国时任董事长)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5万元不等的罚款。
8月3日,惠而浦中国股价报收5.19元,较前一交易日涨1.97%,总市值39.78亿元;股价较2015年巅峰期19.76元/股相比,已跌去73%。
白电巨头在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创立于1911年的惠而浦是世界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在《财富》杂志2019年美国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48位,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经过百年打造,惠而浦旗下拥有包括Whirlpool、Maytag等在内的多个子品牌,其白电产品的市占率曾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1994年,惠而浦进军中国,并于1996年起在中国投产。2005年,由美国惠而浦集团实控的惠而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惠而浦投资”)成立。除了作为惠而浦集团在中国区的区域总部外,惠而浦投资还拥有采购、研发、家电销售和服务等业务,产品以洗衣机和冰箱为主。
不过,由于未能在中国搭建起成熟的经销体系,惠而浦在中国区的业务并不亮眼。
惠而浦中国成立前,惠而浦投资2012年度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惠而浦投资实现营收12.05亿元,但净利润却为负值,亏损4653.89万元,已是连续第三年亏损。
对于彼时的惠而浦来说,拓展渠道、增加销售收入迫在眉睫。公司希望在中国寻找一个现成的家电企业标的,以对惠而浦中国本土化战略落地有所助益。
2013年,时值安徽省合肥国资国企改革,合肥市国资委意在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此契机,惠而浦和当时由合肥国资委实控的家电企业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肥三洋”)走到一起。
2013年8月,合肥三洋向惠而浦投资定增2.34亿股股票,总交易金额为34亿元。交易完成后,惠而浦投资持有合肥三洋51%的股权,替代合肥国资委成为合肥三洋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收购完成后,2014年11月,如今的惠而浦中国宣告成立,原合肥三洋的证券简称变为“惠而浦”,时任合肥三洋董事长金友华担任惠而浦中国董事长、总裁,惠而浦的全系白电业务也注入到新惠而浦中国公司。
入主三洋后,惠而浦中国可谓雄心勃勃,曾表示将在合肥建立除美国本土外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并计划用5年-10年的时间进入中国白电第一集团,“如果说上一个百年,惠而浦的发展重心在美洲市场,那么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以及欧洲市场将成为惠而浦下一个百年的战略要地。”
财务爆雷
新战略要地尚未筑成,惠而浦中国先在财务上爆了雷。
据前述《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惠而浦中国作为上市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公司披露的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而现有证据不能证明惠而浦中国时任董事长、时任首席财务官、时任副总裁等人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惠而浦中国的信息披露出了什么问题?公开信息显示,该信披违法案要追溯至2015年、2016年惠而浦中国在销售折扣处理、销售费用、收入确认及库存商品成本结转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7年,惠而浦中国通过公告自曝出现重大会计差错。当年7月27日,已因“重大事项”停牌两日的惠而浦中国称,“经近期自查,公司发现主要在销售折扣计提方面在2015及2016年度存在会计差错,公司管理层初步估计该等差错金额约为人民币2.5亿元-3亿元。”当日,惠而浦中国股票复牌后,公司股价应声下跌,跌幅达6.47%。
约三个月后,惠而浦中国公布相关说明,公司内控上的重大缺陷被披露。
以“收入确认”一项为例,经调查,惠而浦中国存在产品尚未发货,即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这直接导致相关财年多记收入。
据惠而浦中国说明,“收入确认不准确”一项所涉部门包括销售、营销财务和物流部门,部门的部分员工违反了会计政策及公司相关政策。此外,惠而浦中国的部门管理人员也知晓上述行为,这说明管理层在监督方面存在失察。
除了收入确认方面,惠而浦中国还存在销售折扣少记、未能及时与客户对账、少记营业成本的情况,内控可谓出了大纰漏。
这些错误也让惠而浦中国此前的财报直接失真。据核查,2015年、2016年两年,惠而浦中国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45亿元,累计虚增利润2.23亿元。
自会计差错被披露至2017年年末,惠而浦中国股价一路下跌,市值跌去近10%。
事件发生后,惠而浦中国对涉及不当行为的人员采取了人事处分,但监管层对这起会计差错事项的处置并未结束。2018年5月,证监会正式对惠而浦中国立案调查。
目前,对惠而浦中国的处罚已经落地。由于金友华等多位高管知悉公司物流部门长期提前制单行为等,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包括:对惠而浦中国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金友华(惠而浦中国时任董事长)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5万元不等的罚款。
业绩承压
处罚落地后,惠而浦中国能否挽回业绩颓势,仍待时间考量。
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惠而浦中国实现营业收入52.82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5.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由盈转亏。
若将时间线拉长,2017财年至2019财年,惠而浦中国盈利能力明显逊于三洋时期。三洋时期,公司持续盈利;转变为惠而浦中国后,公司先在2017年转盈为亏,于2018年实现盈利后,又在2019年录得3.23亿元亏损。
对此,惠而浦中国解释称,2019年收入下降在预期范围,“品牌投入和建设虽在短期内造成成本上升,但符合惠而浦中国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盈利目标不可或缺。”在惠而浦看来,加强品牌运营、提高品牌区分度是重中之重。
上述品牌建设主要指公司旗下惠而浦品牌。据惠而浦中国披露,公司2019年通过品牌发布会,爱奇艺IP综艺《做家务的男人》、《蜘蛛侠》、《双十一生日趴》等品牌活动,结合电商和社交媒体进行投放,为惠而浦品牌实现了超过60亿人次的品牌曝光。
但这些投放似乎并没达到目标。年报显示,惠而浦品牌的知名度增长水平并不理想,品牌净收入增长低于预期,冰箱业务在2019年下滑严重,线上业务未达预期。
除了惠而浦外,惠而浦中国旗下本还拥有三洋、帝度、荣事达等品牌。但到2019年末时,四大品牌却少了一个,三洋品牌的授权到期对惠而浦中国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造成了重大影响。
惠而浦中国未在年报内披露旗下各品牌分项收入的具体数据。但公司坦言,作为在公司内部占比较大品牌,三洋品牌授权到期直接导致三洋销量严重下滑。
品牌力打造尚未成功,新冠疫情又使得白电企业业绩承压,惠而浦中国的未来如何尚不明朗。
猜你喜欢
国美否认拖欠惠而浦货款,国美所属集团旗下分支机构超2千家
4月26日早间,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延迟支付货款情况,而是惠而浦管理混乱,长期未按合同履行应尽义务;惠而浦对我司发函与其公告说法自相矛盾,缺乏事实依据,反映出惠而浦内部管理混乱,账目不清,处事简单粗暴,缺乏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