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东开始“没有”CTO

雷锋网王刚2019-12-31 09:54 人物
周伯文全面执掌京东技术以来的首次媒体采访

文| 王刚

前言:今天的外界,对京东在技术领域的动作颇为好奇,但周伯文在上任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全面执掌京东云与AI事业部以来的第一次媒体公开采访中,就回答了一切疑问。

岁月悠悠,让我们先把时间轴转到201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

对于处在商业食物链顶端的BATJ来说,2017年是技术(尤其是AI这条线)发展史上一个“略显动荡”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国内巨头们开始上演一场人才流动“大戏”。

在百度,那一年的3月22日,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自己将从百度离职,百度大脑计划、自动驾驶和DuerOS 语音交互计算平台,都留给了后来人做。3月27日,高级副总裁王劲离职,之后创办景驰科技。当然,百度在那一年的年初,从硅谷挖来了“最有权势华人”陆奇,空降成为百度总裁。

在阿里,那一年的6月5日,Amazon最高级别华人科学家任小枫加入阿里,担任阿里iDST首席科学家和副院长。8月28日,阿里iDST语音团队负责人初敏从阿里离职,正式加入思必驰。10月18日,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离职,加盟阿里AI Labs。

在腾讯,那一年的3月23日,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和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张潼加盟腾讯,担任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这些都是BAT最重要的AI技术研究机构和典型人物。

而2017年,对于京东而言,亦是人才有进有退的时刻。比如3月22日,京东集团CTO张晨宣布离职。9月12日,申元庆从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岗位上离职,加盟京东,出任京东云事业部总裁。9月22日,AI大牛周伯文正式入职京东,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10月16日,Amazon首席科学家薄列峰离职,也正式入职京东。

在那样一个技术大佬“改换门庭”的热潮期,周伯文在京东的角色还远远没有像今天这般重要。

借由契机,雷锋网采访到了周伯文,从他口中对今天的京东技术战略以及他本人承载的使命,有了更多新的洞察,也由此,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京东,见证一个从零售公司走向科技企业的『变形』的过程。

今天的周伯文,站在更大台面上

周伯文,何许人也?

到今天,他的新身份是: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与AI总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周伯文

而技术委员会,已经成为京东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周伯文也一跃成为技术条线中与刘强东最接近的那个核心人物。

在京东众多的副总裁中脱颖而出,执掌起了整个京东技术转型的大盘,周伯文花了2年零3个月。

在上一任京东CTO张晨离职之后,有关这一职位“由谁来填补”就一直是热议话题,而周伯文的走马上任,带来了答案。

2003年,在获得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博士学位后,周伯文进入当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技公司IBM公司工作,担任过IBM Research 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AI Foundations)院长、IBM Watson Group 首席科学家、IBM 杰出工程师等职位,负责 IBM 全球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基础研究方面的战略和执行。

在那时,他算得上是IBM总部核心技术领军人物之一。

作为主要技术完成人,周伯文在IBM公司任职时,曾获得多个 IBM 杰出技术成就奖和杰出技术发明奖,以及IBM 公司最高奖“Best of IBM”。

看得出来,周伯文的背景非常硬核。

而在2017年的秋季,他从美国回到国内加入京东,先后为京东集团组建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NeuHub京东AI开放平台,并带领团队在6项技术(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和4个场景(市政、零售、客服、医疗)等领域进行持续的AI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场景创新。

学术上,周伯文还担任IEEE语音语言技术专家组成员,任IEEE Transaction期刊编委,ICASSP领域主席(2011-2015),并担任ACL/NAACL机器翻译、机器问答、机器学习和信息提取等多个领域的领域主席。

2018年11月,周伯文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向嘉宾介绍京东AI产品

既是学院派,却又不止于沉浸在象牙塔中,他纵身一跃到AI商业化的大潮之中。

“我一直认为,技术核心的目的不是论文,论文是展现手段,最终是创造价值,智能商业化是一个体现,学术前沿化和智能商业化是两面。”

加入京东之后,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陆续吸引了一批AI界的大牛加入,包括何晓东博士、梅涛博士等几十位科学家都是周伯文直接招聘进来,最终为京东组成了一支400人左右的AI团队。

雷锋网注意到,在进入京东之前,何晓东是微软雷德蒙德研究院,担任主任研究员(Principal Researcher)及深度学习技术中心(DLTC)负责人;梅涛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是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这些人可谓技术背景都非常深厚。

整合云、AI、IoT背后的逻辑

在2019年11月17日的JDD大会上,即使刘强东并未亲自出席,但是京东子集团高管“集体宣誓”走技术转型路线,便将京东“干锤百炼”的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使命推到了大船的最前。

随后的12月6日,京东正式对外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由周伯文担任负责人,向刘强东汇报。12月10日,他又被迅速提拔为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从2017下半年开始负责京东AI研究与平台部相关业务,到2019年统一领导京东云、人工智能、IoT,再到担任京东官宣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周伯文在京东技术转型路上的重要性又一次得到彰显。

对于执掌京东云与AI事业部,周伯文表示:

“刘强东先生将京东未来12年定位为技术驱动是极富远见且非常正确的决定,对于承担具体管理、执行和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职责,帮助京东成为一家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公司,我深感责任重大。”

这次访谈中,周伯文对截止到今天京东的技术战略也做了一次总结:“ABCDE”理论,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Devices(IoT)和Exploration(前沿探索)。

他打了一个比方来形容ABCDE之间的关系:业务是非常有共生关系的,把整个技术想成一个人的话,AI是大脑,IoT是神经末端的感知和采集,以及信号的执行。

那云是什么呢?云提供的就是身体的躯干、肌肉、血管,在里面跑的是数据,大数据是氧气。

所以把京东的AI、IoT、云、大数据结合在一起,才会慢慢形成能力更强、更能够完成非常非常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实体。

简而言之,整合的核心思想是做技术的统一出口。而Exploration(前沿探索)相当于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探索新的实践,不断成长,前沿的技术将通过ABCD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在具体的AI、IoT、云整合阶段上,周伯文谈到一个方法论:


  • 横向上,京东会从最具优势的消费端做起,从零售扩展到物流、金融,甚至更大层面的产业互联网,把在生产、流通、消费上非常强的实力拿出来。而京东云、AI和IoT则是核心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横向的整合;

  • 纵向上,围绕某一项能力做垂直化的拓展,比如京东AI客服的能力,可以输出在市长热线的场景,因为京东每天承接的客户咨询量在百万级以上,远远超过城市问题的咨询量。


  • 数据和场景,成为京东最大的利器,而技术平台化,能将技术实力由内而外的释放——这也便是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成立的逻辑之一。

    CTO与技术委员会的不同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京东在张晨离职后没有再设立CTO的职位,而是转向新设置一个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周伯文解释到,CTO是内生型的职位,以企业本身为中心,是帮助企业本身(尤其是传统企业)通过技术能力来提供服务的角色,而技术委员会则是更开放、更外向型的技术组织,不局限在组织内部,强调的是由内而外以及业务之间的协同。

    也由此,技术委员会这个组织的设定,实际上表明了京东战略的核心思想。

    周伯文给了2个关键词来形容:内生能量,外赋于。言外之意是:内部能量进入到一个爆发的临界点,开始集中对外提供能量。

    具体来看,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下设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周伯文任主席、颜伟鹏(常务副主席)、曹鹏(常务副主席)、于建强(常务委员)、李德浩(常务委员)组成技术决策委员会并享有投票权;执行委员会由集团各体系及BGBU技术VP及T12(含)以上技术专家或高级技术业务负责人组成。

    集团技术委员会作为京东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在集团技术战略、决策、人才、文化及影响力的构建与提升方面履行职责。

    细分下来,技术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6大块


  • 1)构建京东技术品牌;

  • 2)统筹并打造京东集团技术文化;

  • 3)增强京东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 4)推进集团技术转型和技术服务战略的落地;

  • 5)主导集团层面的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 6)提升京东集团在全行业整体的技术影响力。


  • 这6个工作,都是非常长的链条,也是压在周伯文身上的担子。

    “京东的每一个包裹,每一个货品上面都是技术,京东的云、AI、IoT支撑了618和双十一,如何输出技术,如何把京东的技术品牌做到更加深入人心,技术委员会要制定具体的战略和执行步骤。”

    雷锋网注意到,横向来看,目前阿里、腾讯、小米等公司都已设置技术委员会,并分别由自身的技术大牛来执掌。

    比如阿里的是王坚院士领衔,腾讯则是TEG总裁卢山和CSIG总裁汤道生共同牵头,小米则是崔宝秋挂帅。而发展迅猛以至于市值威胁京东的拼多多,则由陆奇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

    这意味着,在技术战略制定以及技术影响力提升层面,周伯文的“对手们”实力都非常强悍,毕竟,技术文化、技术人才专业性和多样性、对外技术合作等,与技术掌舵者个人效应紧密而不可分。

    “扛鼎”京东技术转型,伯文可期?

    总有人走在变革的台前,而京东刚好“相中”了硬核的周伯文。

    我们看到,在零售、物流、数字科技领域的成功,证明了京东是非常努力探索自我边界的企业,而今天全面押注到技术这条赛道,也印证了刘强东对这家企业全新的定位。

    实际上,走“技术转型”之路,是刘强东在2017年就已经做出的决定。那次极其重要的一次集团开年大会,刘强东表明了决心:“未来12年,我们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2017年刘强东和2019年周伯文演讲的大屏上都写着:技术!技术!技术!

    “未来会因为新技术的产生导致一批又一批跟不上时代的企业被淘汰掉。如果今天不做改变,不把我们过去12年所有的成绩全部归零,不重新认识自己,不对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商业模式的每一个环节做一次彻底的改造,那我们的好日子也就只有5-7年。这之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很快可能被别人超越了。(刘强东)”

    如果是实验非常庞大的技术投入,是要无数的钱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钱怎么办?

    据当时刘强东公开的数据:2017年账上有100亿现金流,未来5年现金流可以超过1000亿,资金充沛。他还承诺,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比如某项技术发展到关键时,因为没有钱而导致这个项目终止,不会。

    此后,京东真的在技术投入上兑现了这个承诺。

    比如,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技术与服务收入占公司净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9%,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对公司成长的贡献。今年前三个季度,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已跃升为国内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资金投入表决心,人才提拔看速度。

    在京东,技术负责人由刘强东本人,到李大学,到王亚卿,到张晨,再到周伯文,越来越偏向于前沿技术的探索,也越发能引起内部组织架构、技术文化的改革。

    从左至右:王亚卿,李大学,张晨

    目前,京东的各个业务线都在打造中台,这本身也是技术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2017年,京东开始提出做技术中台,同年12月开始做数据中台,2019年1月份,京东明确提出了大中台建设目标。周伯文算得上是整个过程的见证者。

    “技术中台化,我觉得是一个有远见的互联网企业必然要经历的路程。”周伯文谈到。

    在梳理京东的发展史时,雷锋网发现,京东经历了业务重心的转移、电商模式之争,挨过了资金链短缺的困难之年,承受了自建物流的外界质疑,也在一场场线上线下的价格战中击败了无数对手,但是刘强东心目中“要用12年的时间,让技术驱动和支撑今天所有的业务”,无疑是一个更困难的选题。

    毕竟,对于物流,京东投入了十多年,而对技术的投入,可以说不亚于再造一个物流体系。

    过去,京东一直沿着“缩减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这3个方面进行布局和投资,今天所有的技术投入,都围绕这3点展开,治理结构调整、人员变动都只是京东目前对抗危机和所有不确定性的手段。

    而周伯文所能带来的改变,在技术转型之路上,能成为京东下一个12年的希望所在吗?

    周伯文,立于聚光灯下

    文末附上京东技术全景图

    ?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